楔子 叛逆青少年的十年
第(2/3)节
那夫妻俩的面子上才给他那么多,要不然的话只有一百块。
他并没有去探究工头说法的真假,因为那不重要,现在最要紧的是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从木材厂出来,他就不可能再回去了,毕竟那是同乡的亲人,并不是他的亲人,总是麻烦人家也不好,甚至别人或许也不愿意带着他这个累赘。
终于,他选择了离开。
他很清楚,人生地不熟必定会很不方便,但或许这才是他离开校园的初衷。
从此,他开始了坎坷的十年之旅,这一路走来,他曾因什么都不会而被人私下里冠以“傻b”的称号,也曾因什么都不懂而误入传销,人情世故也是一塌糊涂……
可以说,这就是天堂到地狱的落差,曾经吊儿郎当却能轻松斩获年级第一的他,成了别人口中的“傻b”,何其讽刺?!
然而,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却也只是成长的养料,他不会因为别人口口声声的“傻b”而真的变傻,他终究还是那个吊儿郎当就能斩获年级第一的天才少年。
社会的洗礼,让他快速的成长起来,他从不在一个地方老实本分的待着,他总是喜欢挣点钱就去下一个城市,不管去到哪儿,他从不做已经做过的工作。
转眼十年过去,他已然忘记了初心,只是漫无目的的游历着,终于他还是累了。
落叶归根,虽然他不想就那么灰溜溜的回到家乡,但至少可以到省城去生活,那里风景绝好、气候怡人,正是养老的好去处。
没错,作为一个只有二十六岁的青年,正当青壮的他却是抱着养老的心态来到了全国闻名的春城,昆明。
他没有了凌云壮志,只是找了一份小学教辅的工作,每天就是去学校门口接接孩子,然后监督他们做作业,再适当的辅佐下学习,一天三四个小时,拿一百块的酬劳。
这个价钱当然不高,但对于他而言,却也足够了。
虽然他在外漂泊多年,但社会的大染缸却没能让他染上任何的陋习,烟、酒、黄、赌、毒,什么都不沾,一百块在他这里,甚至还能剩下半数以上。
……
每天下午,学校放学的时间,才是校外辅导班营业的时间,而他基本会睡到一点钟才起来洗漱、吃饭,然后骑上共享单车去上班。
举个牌子,拿个手机浏览网页,这一等就要等一个多小时,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别的辅导班教辅,谁在这里待的时间都不会有他长。
时间一长,几乎所有学生家长都对他熟悉起来,主动询问他所在辅导班情况的家长也多了起来。
原因无它,随时都能看到他的家长觉得这个辅导班是最负责的,都想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去。
在城市中奋斗的年轻父母大多都没时间来接孩子,把孩子送到辅导班,最核心的还是安全问题,而其他辅导班的老师并不会为了一个孩子而等在学校门口,几乎都是接到大部分的孩子就会带着回去了,剩下了仨瓜俩枣就只能自己去辅导班了。
青年所在辅导班不一样,离学校近,所以他会在那里等到最后一个孩子出来,亲自把他们接回院里。
而这,恰恰就是家长最看重的地方。
当然,这不归他管,他只是在辅导班打工的,负责老师另有其人,凡是询问的家长,他只要引荐一下就可以了。
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孩子、批作业,而他每天接到的最后一个孩子,都是同一个很可爱的四年级小女孩,她父母属于中产,所以在学校给她报了很多兴趣班。
她累不累,他并不知道,但他每次接到她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她的笑脸,在回去的路上总能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