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6)
第(2/4)节
珩,笑而不语。
莫少珩总算知道,为何古人喜欢以袖遮脸了。
不过他脸皮厚,我刚才去看了一眼,一切顺利。
几人:
贡院的大门在嘈杂的声音中关闭。
莫少珩都不由得感叹了一句,决定他们命运的时刻到了。
似乎,让这次考试都神圣庄严了一些。
几人看向高墙环绕的贡院:
想了想,好像对某些人来说,特别是寒门子弟,的确如此。
出此院时,有多少人能今非昔比,从此君郎非寒门。
县试的时间是整整一天。贡院虽然大门紧闭,但外面等待的人依旧人群如潮。
莫少珩说道,走吧,也该我们准备的时候。
县试只有一天,县试的结果会在三天后张榜公布。
也就是说,三天内,得将所有人考生的试卷评完。
莫少珩他们作为出题官,得去指导评卷。
边走还在边道,也不知道各地的情况如何。
也是,此时此刻,可并非凉京一处在考试。
想想,还挺宏大。
路上,还能听到人议论,这个县试,到底考什么啊?
寒门和贵族竟然争相参加,也是绝了。
可不是,看看那仗势,我都以为我北凉读书人都在此处了。
是啊,平时读书人颇为受人尊敬,但也看不到多少,但今日那密密麻麻的场景,愣是让我怀疑,以前的说法对与不对。
读书人是少数人,但聚在一起,数量未必就少了。
倒有些盛世之景的感觉了。
盛世养人,读书人自然就多,比如东唐,听说大部分人都是读书的,这在北凉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整个凉京都在议论纷纷。
其实,这才是开始而已,毕竟,还有很多人不了解科举的意义。
用现代的话来说,那就是龙门,天下人的龙门,百姓为鱼,越过此门,就不在与世人同。
等他们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那才是天下盛景之时,凡北凉之人,无不侧目关注。
一国之人,同时关注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是非常之恐怖的。
莫少珩他们作为评卷人,按照制度这三天都是不能私自离开和外面接触的。
一整天,对于凉京的人来说,或许也就一眨眼的功夫。
但等贡院的大门打开的时候,陆陆续续出来的学生,恍若隔世。
表情古怪到了极点。
他们来参加县试,自然是对科举制度专门了解了一番。
县试后面还有郡试,洲试,京试,一关比一关难。
但仅仅一个县试,他们都已经有些怀疑人生了。
那些题目当真有人会吗?
眼睛审视地看向周围。
被看到的人赶紧身体一正,神秘莫测了起来。
要是别人都会,而他不会,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
说实话,他们以前也就在小圈子里面比一比,也都是一些熟人中分过高低。
但现在,依次要在县,郡,洲,京,和全国的学子比起来了,那种压力是从来没有过的。
但也有些兴奋,要是能脱颖而出,名传天下的可能都有。
若能一步一步的力压全国,称一声北凉名士不为过吧。
一切结果,皆在三天后的张榜。
这时,在贡院打开的那一刻,赵景澄等十五个学生,手拿纸笔冲了出去。
朱辛梓同学,听说你从小就是
第(2/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