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零种大米 第5节
第(4/5)节
民币塞到了柳三月的手中,说道:“既然要去知青办,顺便也去街上转一转,或者约同学看个电影也行,别老是闷在家里。”
柳三月看看手中的rb,果然是一块钱,囧了囧,就这一块钱在她那个年代也就够买一个白馒头,猛不丁让她拿着这么一点钱去逛街看电影,还真有点儿叫人反应不过来,不过她记得在哪里看过说这个时候的工人工资一个月大概是三四十块,那么这一块钱的购买力度指定也小不了。
帽子不能直接变钱出来,她现在一分钱没有,这钱来的正好,柳三月便也没客气,直接将钱揣进了兜里,抬脸冲着俞陆伊咧嘴一乐,脆生生说道:“谢谢妈。”
这会儿正是初夏,马上就要步入暑热,衣裳也就是一层单衣,柳三月有心想把那贝雷帽带着出门,可身上实在没有可以藏帽子的地方,只得作罢。
便在出门前又整理了一遍被子,直把被子叠的跟部队里的豆腐块差不离,从外面绝对看不出来里面藏了东西,然后又把床上的窗帘拉好,将床里面遮的严严实实,这才放心的出了门。
如今的京城还没有几十年以后得京城那么大,只有四个主城区,东城、西城以及崇文和宣武。丰台甚至海淀和朝阳都只是近郊区,更别提昌平那些地方了。
柳三月并不知道知青办在哪里,又没敢问俞陆伊,怕露馅,只出了门在外面跟不认识的人打听,这一打听才知道,现在还没有知青办,还好知青是有的,不然就露馅了,现在处理知青这一项事宜的部门是“中央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下设“安置办公室”。
她要想咨询下乡的事儿就得去这个安置办公室,估计知青办是在强制下乡以后才设立的。
打听到安置办公室的地址,就在崇文门的政府办公楼二楼,柳三月便也不耽搁,直接坐公交车去了崇文门,先把下乡的事儿咨询清楚了,再去街上逛。
作者有话要说:这里借鉴的是首都,但是资料很难查,查不全面,所以很多地址都是我瞎编的,所以有什么bug还请见谅。
另外,女主角的爸爸叫柳苏识,不是苏识,一直苏识苏识的,是因为都是妈妈的心理活动,妈妈对爸爸的昵称就是苏识。
第12章
从安置办公室出来,柳三月松了一口气,她预估的没错,现在还是处于自愿下乡阶段,规矩没有那么多,是可以自己在规定的下乡城市中进行选择的,更值得庆幸的是,大垮子东村属于指定下乡地。
她刚刚直接报了名去大垮子东村,后天便要集合出发,虽然时间上急了些,但是能定下来,心里安心不少。
这会儿才刚下午两点多,柳三月便也不急着回去,65年的京城,她还是挺好奇的,正好先四处转转再说。
如今的京城并不大,内城区就是走着逛下来也不需要太久,柳三月想着先去紫禁城看看,一路走过去,发现这时高楼大厦还不是特别多,四合院倒是挺多的,都挤在曲曲折折的胡同里,和几十年后的胡同瞧着又不是一个味道。
这时的胡同和四合院更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
胡同拥挤,到处都是追赶吵闹的孩子,有过滚铁环的,有打陀螺的,有扔沙包的,夹杂着家中大人的聊天声,招呼声,热闹非凡。
没多久便到了长安大街,柳三月走在长安街中,看着人来人往的路人,突然间就恍惚了,若是不看这些人,现在的长安大街和几十年以后几乎没有差别,北京饭店仍是那个北京饭店,紫禁城也仍是那个巍峨的紫禁城。
真是叫人既熟悉又亲切。
出了长安大街,走着走着,又到了京城百货大楼,柳三月看着面前这栋大楼
第(4/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