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予我千秋 第13节

第(2/3)节
镇定而冰冷:“我愿出镇豫州,马上便草请命书,劳你携带回京,呈至兵部冯大人案前。”

    武官却说:“裴将军既没,朝中无人愿往镇豫州,唯独成王连夜举荐中书令卓大人之子卓少疆为帅。卓少疆虽未经兵事,亦未试科、出仕,但陛下看在成王的面子上,破例命外臣制诏,拜其为将。不日前,卓少疆已领兵二万出京。纵是沈将军眼下飞马递表于兵部,亦不过徒劳而已。”

    卓少疆?

    他沉思片刻,将与此人相关的记忆自脑海深处尽数捞起,倒也拼凑出了个英武的年轻模样。

    而在那模样后面,分明是另一张他更熟悉的女子面孔。

    既是她的胞兄,必当不会令人失望。

    如此想着,他便未再做纠结。在将武官送走后,他一寸一寸地把那张邸报叠成一小方,收入甲衣最靠近心口的位置。

    大平景和十二年岁末,卓少疆于豫州一战扬名,凭一己之力扭转了大平北境之败势。

    此后三年间,卓少疆请旨募兵,建云麟军之旗,率军多方转战,击退了十数次大晋南犯之兵马。

    至景和十五年,卓少疆总兵六万,入侵大晋疆域,拔灭四座重城,残戮五万晋俘,一役震动大平朝野上下。

    皇帝御笔下旨:卓少疆迁拜上北将军、封逐北侯,督大平国北十六州军事。

    南疆军中,沈毓章闻报,对近卫道:“我辈能出这等年少英雄,裴老将军泉下终可阖眼。国朝能有这般勇臣良将,是边民之福。陛下能信之、重用之,更是万幸之幸。”

    然而仅过了一年多,又一封自京中递来的邸报,狠狠地将他所怀抱的信念与期冀彻底敲碎。

    “……卓少疆坐里通敌军,杖毙于市。”

    这一回,他无惊亦无怒,只是一人纵马出营,寻到一处开阔野地,凝望着北面连绵起伏的山峦,深思了许久。

    夜里回营,他点了灯烛,自出南边以来头一回提笔给沈府去了信。

    ……

    今之国朝,早非太祖、世宗、仁宗三朝。

    陛下仁昏,庸臣当道,贤才苟活。

    良将含冤受戮,疆土又何人可守镇之?

    宵小之辈登高制令,若此以往,国终将不国!

    试问忠昏君而戾天下,此忠是谓何忠?!

    儿不肖,不敢有污沈氏世代忠正之名,然沈氏之所以为今日之沈氏,不在乎愚而忠君,而在乎拥明主、正社稷。

    虽然,儿既奉沈氏之名,绝不谋不忠之事、以累沈氏一族,然为社稷万民计,儿亦难为忠君之事。

    望双亲其明之。

    集州大营

    毓章长叩首

    第13章壹拾叁

    直到日头西落,卓少炎才施然踏马入关。

    江豫燃守着城门,提前将一切打点妥当,迎她入关之后即带她一一巡视,更少不了向她禀报从奉他之命一直于城墙上执勤的亲兵处得来的消息——

    谢淖与沈毓章今晨于城头晤面,言叙不过半盏茶的功夫,便激得沈毓章拔剑相向。而后过了半刻,沈毓章又默声归剑入鞘,未发一词地转身步下城墙,径直回了他此番掌军立机要的幕室,至今未出。

    卓少炎问:“谢淖则去了何处?”

    “回晋营了。”

    她对戚炳靖并未流连于这座雄关之内没有表示任何惊讶,只是吩咐道:“明晨,整肃旗鼓,发书与晋营,迎谢将军麾下大军入关。”

    江豫燃沉默少许,不得不应命。

    ……

    石阶森寒,没入地下数丈。

    武库之中
第(2/3)节
推荐书籍:主角受他又不按剧本走[快穿]邂逅丝袜会所一十九之夏四叶草剧场 与四叶草剧场的列克星敦做了奇怪的事情!国庆日内爆少妇情人夫君的心上人回来后难懂女人心,老婆偷情往事舰C提督的欢乐生活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这个北宋有点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