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与忠犬(重生) 第37节
第(3/5)节
气,商量如何对付摄政王接下来可能的报复手段,二来就是为了见一下北燕质子。
府台自认为在任上多年,与朝中派系基本没瓜葛,如果摄政王找茬,他大不了自请致仕,回家种田了。置于谁当南境这边的土皇帝,府台一点都不关心。他也是个精明人,此前已经发现了李耀要动黑手,他便龟缩着哪一边都不帮,保持中立。而今李耀死了,邓愈登门,府台也就顺势归附,由着江咏歌主持大场面。
邓愈须发皆白,面容苍老,身体却很强健,声音亮如洪钟,根本没有寻常人久病的虚弱之态,此前说什么伤病缠身行将就木,如今看都是蒙蔽李耀。等到时机成熟后,一击即中,直接将李耀及党羽一网打尽,雷厉风行。府台也是暗中钦佩。
实际上只有凌辉及少数几个人知晓,邓愈的绝症不假,如今全是用药物撑着,气势也不过是领兵多年积累下来,杀伐外露,才显得虎虎生威锐不可当。
“你们对北燕质子如何看?一般正常的质子不会上赶着跑来南境溜达吧?”邓愈已经第二次提起这个问题了。
江咏歌如实回答,北燕质子的目的是寻通商路,做买卖赚钱这个事。至于其他,北燕质子带来的人手有限,还真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凌辉也暗中汇报过,那日来催民夫的事,见了北燕质子,看着年少无知纨绔任性,来寻通商路只是为了赚钱,其他见识似乎十分有限。
“不妨请北燕质子一并聊一聊。万一其误解了昨日的事,将来回到杭城对摄政王那边颠倒是非,很容易引起误会麻烦。”邓愈老谋深算,总是要提前多想几分,“毕竟昨日操练,谁料混入了刺客,李副帅不幸殉职,老夫也是始料未及。不知情的人,怕是更容易想歪了。”
府台面上应了,差人去请北燕质子,心里却想,看来江咏歌与邓愈两人已经对好了“口供”,至少给朝廷上的奏表有了解释的由头。
刺客是哪里来的,这事绝对不能下定论,肯定是要慢慢的细细的查。
摄政王如果不想撕破脸,顶多是派新的副帅,顺便来查案。新的副帅上任,到理顺各种关系起码一年半载。而李耀好不容易经营的那些党羽,没死的,也随着他的死肯定会动摇。前车之鉴摆着,再来的人估计不会那么嚣张,也就不会那么快查到所谓真凶。
摄政王如果决定撕破脸,那也要有足够的兵力镇压的住邓愈这边才行。南境驻军几十万,邓愈人在影响力就在,论军中威望和兵力谁能轻易撼动?除非摄政王亲自来。
摄政王离开杭城,以新帝为首的那些人又岂会老实的等着摄政王回去?府台虽然不喜欢权势争斗,却不代表他看不明白时局。如今应该是新帝先下手为强了,派人杀了李耀,将邓愈绑在了一条船上。
江咏歌,这个来了越州就到处烧香拜佛,看起来只懂花天酒地谈论美色的公子哥,居然暗中谋划了这么多事。实在是高明啊!
至于北燕质子开商路这种小事,显然已经被李耀之死带来的震撼完全掩盖住了。一条商路而已,能带来几钱的赋税?好处大头还不都是在把守商路的南蛮彩凤部那边?
府台干坐在厅堂上充当吉祥物,基本就是听听,关于李耀之死,江咏歌给一套结论说辞,他学着说便是,压力比在场所有人都小。
符若初进入议事厅的时候,这些人的所谓“正事”基本已经谈完了。
府台见人来了,首先开腔道:“听闻公子初昨日出城也遇到了袭击?邓帅,刺客匪徒如此猖獗,我们州府兵力有限,还望多多支援,早日肃清匪患。”
邓愈接下话茬虚应了,这就是府台递过来的梯子,将来以剿匪为名收拾李
第(3/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