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1节
第(3/4)节
不早日考到功名,别说其他三房之人是否会动摇当初的决定,便是他自己也良心愧疚难安。
叹了口气,顾成礼不再花心力多想其他事情,将全部心神放在自己手头的这本书上。
这三年来他几乎是争分夺秒,只要抓紧时间就在学习,这样好学的学生自然是受先生喜欢的,如今教授顾成礼的李秀才就对他很满意,时常会给他开些小灶。
其实顾成礼这三年差不多已将一些基础的知识学透了,虽然前世他是理科生,但好歹也是念到了博士,是有着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勉强也能用到现在的读书上。李秀才喜欢他,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勤奋好学,更是对他的天资满意。
勤奋好学的学生并不少,但是天资聪颖的才更有投资价值,李秀才时常给顾成礼开小灶,也是指望他能考个功名回来,旁的不说,至少这说明他这个当老师的教学水平不低啊。
李秀才教了顾成礼三年,差不多将自己的学识都传授给他了,这次休旬前便将此事告诉了顾成礼,如今是早春,二月便有县试,让他也下场去试试身手。
科举考试分好几个阶段,像李秀才这样有一个秀才功名的,也只是才入门而已,而这县试那就更是连入门都算不上,但却是每个参加科举之人必经的过程。
只有先通过二月的县试,其次再通过四月举办的府试,成为一名“童生”,这样才能拥有资格去参加下一个等级的考试,也就是院试。
而想要成为“童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考的内容已经涉及到了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等,若是没点水平,想要通过这场考试可并不容易。
对顾成礼来说,心里是有些把握的,不提他这三年来的努力,便是李秀才也对他的水平多次肯定,所以对二月的县试他并不紧张。
可要想拿一个好名次,那就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在试贴诗这一块,他现在也是能作诗的,但匠气十足,只有多花功夫来琢磨,才能提高。
他现在手里拿的这本书,正是从李秀才那里借来的,上面录写的都是试贴诗上乘之作,是李秀才自己总结出来的,平时很少外借,若不是顾成礼很得他喜爱,也不会有机会带回家来翻看。
顾成礼心里也很感激这个老师,若不是对方尽心教导,便是他再努力,也无法在三年内就将知识学扎实,可如今的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农家子,便是心怀感激,也没有报答的途径。
只有此次一举考中,才不愧老师的在自己身上倾注的心血。
第2章
“五哥,吃朝食了!”清脆的声音在屋外响起。
顾成礼放下手中的书,抬眼看向窗户,果然有一个小丫头在那里嬉皮笑脸,无奈地扶额,“我之前不是说了嘛,直接进屋便是,作甚要这般探头探脑?”
“哼,我才不进去呢,要是被娘知道了又要念叨我。”七丫摇头晃脑的,催促着,“你赶紧出来,省得大伙儿都等着你开饭!”
顾成礼听了心里叹气,知道她所说不假,也不再磨蹭,直起身便出了房门。
顾家老爷子是个木匠,不仅能做一手好木活,还能雕刻些简单的花纹,而顾家大伯也继承了他的衣钵。如今顾家收入的主要是靠这父子俩的手艺,先前他们家正是有木活收入,在村子里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
在顾成礼入学读书后,他房屋里添置了不少物件,像是书架桌椅之类的,都是仿着大户人家的样式,顾老爹和顾大伯花了不少心力才制成,张氏看的紧,甚至还准备将其作为以后传家的物件,毕竟这可是村里头一份,瞧着多体面啊,故而都不让几个女儿随意进出顾成礼的房屋,生怕碰坏
第(3/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