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当年
第(2/3)节
吕松青在游城的队伍中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哥哥。虽然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身份,却是第一次发现,原来世上有一个人竟与他如此相像,又如此不同。
后来蓝采薇在京中行医出了名,先皇与太后知晓了他的踪迹。他们不忍他再离去,又怜惜当年蓝家遭到楚国公拷问,全族只剩蓝采薇一人,便封了蓝采薇一个散爵。
于是他便同两位义姐留在了京城,居住在城外的小官山上。
蓝采薇为他特制了一张面皮,用以隐去他的容貌。先皇时常以诊脉为名召蓝采薇入宫,他则随侍左右。
他时常能听到京中人和宫谈论,太子如何的光风霁月,太子与太子妃如何恩爱。
可是恩爱的故事传了两年,太子妃仍旧无孕。
彼时先皇身体已不大好,迫切地需要一个皇孙来稳固太子的地位。虽然蓝采薇问过脉,说太子与太子妃身体康健,先皇与太后仍赐下来一个良娣钱氏。
钱良娣入东宫不久后便有了身孕。太子妃杨氏便警觉起来——她虽与太子是青梅竹马,又出身弘农杨氏,然而终不及蔡家或旁的名门贵女背靠有权势的娘家。
楚国公一派便趁此机会挑唆了杨氏,让她在吕松清的饭食当中下了一种蛊。
蓝采薇与众多御医诊过后,确认此蛊须得以至亲血肉的胎盘方能解。杨氏便以此逼迫钱良娣堕胎,好用胎盘入药。
杨氏的态度太过急切,最终引起了怀疑。
先皇下旨一查,便查出下毒者正是杨氏。但背后挑唆的人怎么也不肯供出楚国公来,先皇便下旨赐死作为主谋者的杨氏,以做震慑。争奈尚有意识的吕松清苦苦哀求,先皇只得作罢,只是下旨将杨氏囚禁起来。
另一边,蓝采薇与众御医也在寻找旁的解蛊之法。
先皇本意是想用皇太孙稳固吕松清的储位,若是可以,自然是能保住钱良娣腹中之子为上策。而众多医师都无能为力。
最终吕松青想到一招铤而走险:书上曾载,此蛊从发作到要人命短则一月,长则半年。而蛊毒向来以血肉招引,他又与兄长连着最亲近的血脉,完全可以将蛊虫引至他身,再施针延缓毒性,直至钱贵妃腹中孩儿降世,再用胎盘解毒。
这法子自然是被先皇、太后等人否决,然而寻不到别的方法,先皇身体又是油尽灯枯,实在等不到下一个皇孙到来。蓝采薇禁不住吕松青的磨求,最终应下了此事。
起先吕松清本人也强烈反对,却因无力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蛊毒进入弟弟的身体。
最初的几个时辰,吕松清的状况确实好转,蓝采薇也顺利压制了吕松青体内的毒性。
但他们才将事情报与先皇太后知晓不久,吕松清便开始呕血。蓝采薇反复诊脉,才发觉原来吕松清体内还有另外一种毒,只是一直被蛊虫抑制,直到蛊虫转移才发作出来。
那种毒坊间人称“断情花”,专门破坏人体内脏,字面意思的“肝肠寸断”。从发作到致人死亡从来不超过一个时辰。
吕松清临死前道:“中此毒乃天要亡我,与旁人无干。幸得有弟弟为我尽孝,望父皇母后保重身体,万不可迁怒他人。”
先皇与太后抱着两个儿子恸哭一场,最终下旨让人悄悄将吕松清的尸首移出宫,对外宣称蓝神医的义弟为救太子试药身亡。而吕松青则就此替代兄长成了“太子”。
吕松清的坟塚沉醉蓝见过的,正是小官山上那座无名坟。
埋葬吕松清后,蓝采薇在屋中枯坐两天,最后留下一封书信详细写了施针缓解蛊毒的手法,便不知所踪。
直至两个月后,先皇病危,羽林卫副将沉郃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