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结盟小简
第(4/5)节
个?”
他们俩对饮,而冬子知道,自己也是尴尬之余问多了,因为李雯的品味,冬子知道,她吃过好多次冬子的菜了。
当冬子将一大把肉串拿上桌时,李雯就要去抓。却被小简拦住了:“莫忙,小蚊子,有个问题,你不回答,不准吃。”
诡异的是,小简在问李雯时,还专门对冬子眨了眨眼,冬子觉得有些怪。
“你剪子想问什么,我还不晓得吗?我只是告诉你,我跟冬子,是清白的。”李雯又要伸手去抓,小简干脆把整个盘子端走了。
“莫哄我,清白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本身就不清白。这么晚了,跑到冬子睡的地方来,说清白?况且,冬子凭什么知道你的品味?你们俩,还有什么故事?什么叫清白?老实说!”
这一连串问题,比羊肉串复杂多了。李雯居然不知道如何开口说起,因为故事太长。而冬子也知道,这只是他们两个发小的玩笑,并不能当真。
小简倒并不故意为难,只是对李雯说到:“换一个词,你们啥关系?”
“是兄弟关系,成了吧?你满意了吧?”
小简这才把肉串递过来,对冬子说到:“咋的?我们本来两兄弟聚会,硬搞成了桃园三结义?”
他轻松用幽默化解了前面的严肃,这种调解气氛的对比,让大家迅速进入到喝酒吃肉的放松状态中。
互相闹了一会,李雯问冬子:“你知道,我跟简直是什么关系?”
冬子猜到:“不就是发小嘛。”因为他们年纪上的差距,肯定不是同学关系。本村的孩子,当然只能是发小。
“我们还是老表,你知不知道?”
在他们的解释下,冬子大概也知道其中这个表字,血缘隔离得有多么遥远。
在中国农村,由于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生产上的互助与有限资源上的竞争,让村民之间保持着一种既不愿意对方占强、又不能摆脱对方的关系。
比如,农村的土地问题,村里的土地面积是固定的,如果你这一家占多了,相邻的一家就会减少,这是个零和游戏。在纯粹农业生产的村落里,村民之间的竞争,就是建立在这种存量博弈的基础上的。资源贫乏与人民贫困导致这种竞争,非常残酷。
但是,农业生产又要求村民们必须合作。比如自然灾害,仅靠一户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比如农忙时节,大家必须互相帮助。这些生产互助,要求农民之间的竞争必须要留下合作的余地。
以什么为合作的感情与文化基础呢?亲戚。所以,同村人之间,总得要扯些亲戚关系。虽然扯得远,但走得亲,因为远亲不如近邻。这种号称亲戚的关系,是调节零和竞争的有效润滑剂。
而小简与李雯就是这种亲戚,叫起来并且走动着的亲戚。冬子知道,小简的父亲,也是当时,李雯父亲丧事上的守夜人之一,估计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李雯的父亲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如同小简的母亲,也是几辈子的本村人。他们互称老表关系,是上辈人传下来的。究竟是因为什么血缘还是原因,互称老表,根本不知道。但平时,过节等事,还得要互相拜访。
所谓一表三千里,估计,他们这一表,追溯血缘,得有三千年。
但因为儿时两家走动,所以两个孩子也就比较随便。互相给对方起了外号,小简就是剪子,李雯就是小蚊子了。
啤酒喝到第二瓶,那六瓶就已经完了。菜还有,热热就行,肉串香,但主要是李雯在吃,小简倒是很客气。李雯后来的,估计意犹未尽,提议把那一瓶白酒也干了,没办法,女生嘛,就得惯着。
喝着白酒,李雯
第(4/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