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个硬汉
第(3/5)节
了。自己用心尽力了,就不会有遗憾。”
原来,他是一路刻苦努力,才有后来的成绩。但是,这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他一直以背诵为学习的主要办法,以理解型烧脑为检验的效果,这种无差别攻击的办法,是最笨的办法,但也管用。这就好比打鱼,有窍门的人,知道鱼群聚集在哪里就往哪里撒网,事半功倍。但孙总这种学习办法,就是搞拦河网,全部过一遍。
在战争史上,这相当于焦土政策、炮火覆盖,没有重点,整体碾压。消耗的火力,是精人的,付出的代价,是不能承受之重。毕竟,脑子没烧坏,已经是万幸了。但冬子想到,自己当年学习不好,估计是对自己的智力,没有清醒的估计,总觉得差不多就行。当然,自己如果如此刻苦的话,就是自己下得了三天决心,也不一定能够坚持下来。即使自己能够坚持一段时间,父母疼爱自己,也不一定允许,更不谈鼓励了。
“那你如此刻苦的动力在哪里呢?”
“我同村的大学生,见识与所有人都不同。后来,他带着媳妇回乡时,是我们村里所有人见到过的,最漂亮的女人。这就是动力,怎么,还不够吗?”
孙总说的是大实话,激励男生最好的武器,要么是见识,要么是女生。当然,这一切,今天孙总都实现了。昨天下午,那一帮子吹牛的专家中,有许多人,可能也因为这种激励,不断奋进,才有了昨天那超越时间的见识吧。
他高中时就一直是第一名,以至于,自己都有些骄傲了。当然,这一切,随着他进入名牌大学,被同学们碾压。到了大学,同宿舍同班的同学们,大部分是从大中城市的著名高中毕业的,天生聪明,这一比,孙总就意识到,自己又成了一名笨人。
既然如此,自己只能发挥自己的强项:拼。
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好,从小参加英语培训班,他们上了大学,只要过了雅思或者托福,就到国外名校读研。有的同学,社会关系广,见识自然高,到某国企当技术骨干没问题,有的同学还会进公务员队伍当干部。而孙总,出身背景是农民,没钱没权,根本无法指望这些。
“从上大学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只有一帮子家人,还得依靠我。怎么办?自强,努力,这是必须的。因为我退无退路,没资格与同学们比。跟你说个笑话,我第一次喝咖啡时,还是同学请我的。为了有资格跟他们一起喝咖啡,我努力了十年。我当时的梦想时,我的儿子,今后得像我的同学一样,有一个自然顺利的背景。我当时对挣钱的标准是:给父母在城里买得起大房,给老婆买得起好车,给孩子存一笔到国外读书的钱。当然,目前,这些早都实现了。”
“从大学到博士毕业?”
“对,十年,我十年后,终于与我当时本科的同学,拉平了阶层。我是划得来的,我用十年的功夫,完成了他们父母一生的努力效果,这个费效比,是不是很高?”
一般人一生工作的时间,到儿子读大学时,起码用了二十几年,这还是非常优秀幸运并且非常聪明的人,才能够给孩子那种条件,他用十年完成,可见,最笨的路,也有可能是最好的捷径。
当然,这种代价也很明显,就在于他的头发,以及他稍显苍老的面容。但是,他的健康状态还是比较好的,毕竟精神头很好。
冬子问到:“你说的三天三夜没睡,是什么时候?”
“读博士时,一个实验,数据总是有问题,那就反复做。为什么?因为导师给的报告时间已经很近了,我答应的时间快到了,我不能欠账。于是,就整天泡在实验室,找数据对结果,那三天,是靠喝浓茶支撑的,当时还买不起咖啡。
第(3/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