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需求费效
第(3/5)节
道增加教育时间这事,只是任务的开头,关键是如何增加。就像你们说要回去搞工业化,只是个想法,如何搞呢?哪个国家不想富裕呢?不想搞工业化呢?为什么搞成了的,只是少数国家呢?是他们没有聪明人吗?不对,主要是方法与条件。”
这一段问话,其实很有说服力,空想不解决问题,只有实际在田间地头干的人,才能够找出办法来。佛教有一句话叫:说食不饱。我们的俗话说:不能画饼充饥。
“我们在印度做了对比实验,把大家想象中的大部分因素都考虑进去了,目的,是想增加人们受教育的时间。既然教育对脱贫与进步的费效比如此之高,任何在这方面的有效投入,都是划得来的。”
下面有人说,得有更多的老师,有的人说,得采取奖励的办法,像打疫苗一样。还有的人说得更直接,比如免除学费,比如捐赠图书,比如立法强制等。
“我举例说明,因为因素办法太多,我举出其中四种办法,加以对比。我们选择一个地方,按当地学龄孩子的总人数,平均每名学生投入100美元的基数,分别投入四个方向,来看最后的效果。”
又是一个双盲对比实验,这在医学上,尤其是药品临床效果实验上,最为常见。目前,这种办法,已经渗透到社会学研究中去了。
“我先说,第一组,大家也知道,就是当地教育的缺乏,或者老师待遇的低下,导致学习上学率不高。这是大家有可能见到过的原因,或者说,老师素质不高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下降,等等。”
冬子看到,孙总点了点头,他其实小时候,许多同学都遇到这种情况。只不过,他本人是千军万马,走了个独木桥,是个例外。
“如果按学生人平100美元投入到老师的培训上,让老师更多一些,素质更高一些,所产生的效果是什么呢?数据显示,会让学生整体受教育的时间,延长17年。”
用数据与事实说话时,除非你有证据说这数据是假的,一般你找不到逻辑漏洞。因为,取得实验数据的人,都是经过严格逻辑与科学思维训练的人。
“第二种办法,就是给学生提供免费的午餐,并且减免费用,这是一种奖励的办法,也是大家刚才议论最多的办法。比如美国人在阿富汗就实验,为了让女孩读书,一个女孩入学,就给家庭奖励一袋面粉,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依据前面医生疫苗试验的结果,大家猜测,这个效果,应该是最好的,毕竟有便宜可占,节约家里的口粮。
“结果当然比第一组好,每花100美元,可增加学生整体受教育时间28年。”
虽然效果比第一个好,但结果还是让大家稍微失望,对于那些地方小学都无法普及的学生来说,增加这点时间,连初中毕业都没达到,是无法成为工业化的主力的。
“但是,受到费医生他们的启发,我们与他们联合,发现了第三组数据。他们搞免疫的,我们也发现,印度那地方由于卫生条件及习惯的原因,学龄少年,因为寄生虫导致身体差,无法坚持学习的,有许多。我们统计了除虫与教育的关系,最后出来的结果,吓了我们一跳。”
大家看了看费医生,费医生笑到:“我们也没想到。每花一百美元除虫,最后可以增加总体教育时间,这个按人数与时间相乘,得到的数据是286年。”
这太恐怖了。假如100美元所达到的除虫药品可以供7个学完成驱除寄生虫,会导致每名学生,平均增加超过4年的教育时间。此时,大家明白,所为教育组与医疗组的高度相关性,就已经被证明了。
“当然,我们还有其他办法”陆主任继续说到:“我们发
第(3/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