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文人之春篇

第(3/4)节
10多人编纂92类、500卷的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和55部、4558类、征引各种书籍达1689种、4784万字、1000卷的百科类书《太平总类》(赵光义爱读书是史上出了名的。《太平总类》因修成后供赵光义御览,每天3卷,1年看完。因此改名《太平御览》)

    接下来赵光义做了件更大的事——修崇文馆。

    回顾历史,不管国家怎样动荡、生民怎样涂炭,我们从不曾扔下自己手里的书本和心里一直固守着的文化信念!就在五代这样的乱世,都一样存留着“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它们就是当时官方存储天下图书,集纳世间才俊之地。

    但它们此时早已破败不堪了。宋太宗亲自到三馆看了看,摇摇头走了。随即下令在左升龙门东北为三馆选新址,即日起昼夜施工,不惜成本,要好要快,要比皇宫还要美观精美!就连馆内亭台楼阁的设计图纸,都是皇帝亲自画的。

    太平兴国3年(978)正月,新三馆建成。开光之日,举国瞩目!迁旧馆之书分贮两廊。东廊为昭文书库、南廊为集贤书库、西廊为史部群书。分“经”“史”“子”“集”4部6库图原有12千余卷,平蜀得书13千卷,平江南得2万余卷。又下诏开献书之路,于是三馆篇帙大备,正副本凡8万卷。

    2月1日,刚做了15个月皇帝的赵光义赐名新三馆为“崇文院”借此诏告天下“扬文抑武”的决心!

    就这样,文人们的盛夏来临了,而武将们的严冬就此开始!

    回忆一下一手创立大宋兵制、打压武人气焰的宋太祖赵匡胤,都对边境上军队实行“一国两制”边防军可随意动用当地财政赋税收入、可独立从商牟利、对内对外甚至对异族交易都可,且一律免税。且可随意动用赚来的钱招募勇士、收买间谍、奖励士卒…总之想怎样就怎样。这都不算,赵匡胤在开封城里给这些边关大佬们修别墅,规格之高连施工官员都看不过眼而上报“这不对!都超过皇室成员的规格了”赵匡胤却大骂“不懂就闭嘴!边关将士远比什么皇室重要!急速造来,无使复言”

    到赵光义时代又怎样呢?远征北汉的禁军刚一回国,赵光义就立即向全国所有节度使们下了条死命令——把你们家属的名单全部上报!然后按名单要人,限期到京!把这100多高干子弟都补充到殿前司,去干些承旨之类的贱职,就此圈养!

    这是在做什么呢?人质!对!赵光义已把部下们当成了各封建属国,要他们送自己儿子进京为质。以后听命令服指挥就一切都好。不然你们儿子们就会人头落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职业军人们本已开始淡泊的血性杀气被空前的危机感再次唤醒,每个人都不自觉握住了刀柄。但就在这时,京城里出现了一被当时士大夫们所激赏、更被后世文人们全体称颂的“文明”之举。

    国家第一军人枢密使曹彬,无论什么时候,走在哪条街上,只要迎面遇到了士大夫们,他定会“引车避之”武将们的领袖也低头了,且据说是心甘情愿的…这是怎样一盆凉水啊。浇得大宋全国武人们都垂头丧气,心灰意冷。就从这时起,掌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地位,从五代时的领袖朝廷到宋初时的与中书省分庭抗礼,到这时就只能退居次席了。

    有的人忍了,可有的人站了出来。曹翰站在赵光义面前冷笑着说“作诗有什么了不起?以臣看来,那些酸丁们写的还远远不够瞧!请听臣赋诗一首——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他日燕山磨峭壁,定当先勒大名曹”好诗!赵光义击节叫好。诚然,名将曹翰文武双全,且人生经验丰富,随便意与气合就能成佳句。但皇帝只是叫好,完全无视诗中愤怨之气,
第(3/4)节
推荐书籍:四人愉快的垦丁之旅儿子的身体爸爸的灵魂清秀小男孩堕落成骚母狗怪物礼赞咸鱼女配被大佬饲养后[快穿]B变O后,被前夫抓回来强制了解渴(破镜重圆1v1H)爽文女主反杀指南NP冷(江蓠白芷)喜欢漂亮美人有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