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国本篇
第(3/4)节
面和韩琦的谈话中证明:是绝对正确的决定。如由他来转交。这就造成了一说不清的事实。即立太子这件事是由他司马光一手促成的。连命令都是他从皇帝那里得到,向整个中书省下达。宰执大臣们被晾在一边,完全被动!
这样做。简直是把所有功劳都归于自己,让整个官场统统歇菜。这样贪婪的结果,就是把自己扔上火堆,成为众矢之的,以他当时一小小知谏院的京官,简直是在找死!
尤其是韩琦当面就点醒他,当天到底和皇上谈了什么。别以为皇宫内会有什么秘密,别想耍花样!而司马光表现是非常的乖,他想了又想,选择说实话“宗庙社稷之计”就是立太子的事。整个事件过后,他让宰执大人们觉得他既敢做事、更能做事,难能可贵的又很会做人。
在这种认知下,韩琦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给了司马光一天大面子。9月的某一天,一叫陈洙的御史找到司马光,像闲聊一样说:前些天某次会议上,韩相公跟我说他很欣赏你。说你正在上书说建储的事,能不能把奏章先送到中书省呢?你想做这件事,别自立门户(欲发此议,无自发之)
这是示好,也是示威,司马光再次面临选择。韩琦这是想收编他,让他成为中书省在“立太子”这件事上的马前卒。按说也蛮荣幸了,和他之前人生轨迹非常相符——投靠过庞相公,为何就不能再投靠韩相公?
可司马光那天偏偏又犯了沉默的病,他什么都没说,没表态就等于拒绝。拒绝就是反抗!这就让人搞不懂了,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10多天后,真相大白!某一天,司马光在写皇帝日记之余,再次抓到了一好机会。仁宗那天心情好,很适合聊天。那聊什么呢?给他上堂历史课!众所周知,司马大师的历史水平在整个中华民族里绝对能排进前五!他挑了个近的,说唐朝的事。
话说唐朝神武。如宋太祖赵匡胤开创了科举制度里的殿试,从此让天下举子们都成为“天子门生”只为皇帝服务,再不看座师的脸色。可唐朝就有“门生天子”连皇帝都是他们的徒弟!这是怎么回事呢?就因唐文宗一直不立太子,死后被亲近的太监们做手脚,从此随意拥立唐朝皇帝,想让谁当谁就当,想让谁死谁就死。堂堂天可汗的子孙,居然被太监们玩弄于股掌之间!陛下,您想让这种事在宋朝重演吗?
再没犹豫了!皇帝下令司马光立即把选宗室皇嗣的文件送交中书省,把这件事确定下来。这一次司马光也没再推辞,火候到了!
再次来到中书省,他的神情动态再不是一下属,而是一充满着神圣感的天使。他庄严地对韩琦等宰执大臣们说“陛下决意立宗室为皇子,今天诸公如不能及时议定,他日夜半,禁中出寸纸以某人为嗣,那时天下谁也不能违背了”义正言辞,说得也都是实话。现在皇帝身体到了这地步,谁知哪天驾崩?那时皇宫深处,往好里说是皇后、糟点就会是太监,来决定谁是下一任皇帝,难道那时做臣子的有权反对吗?
韩琦等全体宰执大臣一齐躬身施礼,同声回答“敢不尽力”
从这时起,司马光退出了立太子事件。从程序上、从官衔上,他都再没参与的权力。那么转身就走,决不迟延,他留下的是倡议阶段起决定性作用的名声及让全体朝臣都又惊又佩的印象,就如大宋首相韩琦。
你要我配合?我己配合了。可绝不是你所希望的马前卒、小跟班,我以正道尽臣子义务,转身把成果交给你时,神圣得无可侵犯,你必须向我低头!
这就是司马光的作风!万事都有依据,有道义,谁让他学问大、历史知识强呢?回顾下倡议阶段的几位名人:范镇、欧阳修、包拯、唐介、司马光,只有他一人在这件
第(3/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