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役新法篇
第(2/3)节
觉得很绝望吗?不!这只是众多差役中的一种而已,其它还有里正、户长、乡书手等“头衔”来帮助下乡到户收税。有耆长、弓手、壮丁等“职务”去负责抓贼。有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名目给正牌子的官员们服务。其它的再如县级衙门里的县曹司、押录。州级衙门里的州曹司、孔目,连同各级配备的杂职、虞候、拣掏等等,简直数也数不过来,都要由普通百姓去承担…
长此以往,这还是人过的日子吗?所以差役法定要废除!
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当然知道:取代差役法的最好方案就是邮局、邮政,但古代的驿站都是由统治阶级垄断的,运送他们想要运的物品,比如杨贵妃要吃的荔枝。在不能动用官方驿站的前提下,王安石新法集团才不得已想出了“免役法”
简单说:免役法总原则就是“交钱免役”让从前需当差的百姓,通过交与自身等级相符的钱,买回自由身,去干他想做的那些事。而国家则用这些钱去召募想当差的人。
这办法好不好?它形成了一循环——百姓们通过交一定数额的钱,得到了从前想像不到的空余时间,用这些时间可去生财养家。国家得钱,去召募人员当差,可扩大就业人数,减少社会上闲散人员,不仅使国家正常运转,还把各种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另外,王安石的“免役法”还有两大特色:1他把上等户加进来了。管你豪门大族、进士高官,从此别想高人一等!想逍遥?拿钱来——
2以前没负担的下五等户及单丁户、女户、僧道户、官户、坊郭户也要交钱。只是视家产多少,与同级别家庭的交税量减半。这叫做“助役钱”
除这两大特色外,还有一最具争议的规定:就是每年的免役钱、助役钱和夏秋两季的税一起交纳外,还要多收20,用来防备水旱灾荒及突发性战争。这叫“免役宽剩钱”
这两大特色让王安石瞬间变成了全体特权集团的死敌,尤其是以前上四等户不管实际由谁来当差,都能隔年喘口气,可轮换下由别人接替。这回可好!每年两次没完没了,这实在让他们没法适应…
更别说从前不管国家情况如何,都一直逍遥自在享受的高门大阀们。这把他们美梦彻底击碎,且更重要的是。王安石伤害了他们的“尊严”
我们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凭什么让泥腿子、下九流一样的人和我们一样待遇!我们就是要逍遥法外!
好玩的是,最先提出反对免役法、成为反对派经典言论的,居然是刚刚进入特权阶级的两个四川人——苏轼、苏辙兄弟。
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先看小苏“役人之不可不用乡户,犹官吏之不可不用士人”以他这话,看来人生来就是有种族高下的,可惜他是生活在宋朝,而不是在隋唐以前。那时倒的确是不管个人能力怎样,一切皆以出身论。你是侯门大家,那么生来就是官。想要说什么读书科考。鱼跃龙门?根本是白日做梦!可再回头一想。如苏辙真的是生在隋唐以前。现在会是个什么人生?
再看大苏。第一大才子说得声情并茂——自古以来,役人必须得用乡户,就像吃饭定得要五谷,穿衣定要用丝麻。过河定要用船只,走路定要牛马。就算暂时用别的替换,终究不会长久,还是会回到最正确的路上。我们士大夫阶层,离开亲友,拜别祖坟,到四处当官,工作之余是定要娱乐的。这是人之常情,自古一样。如不用乡户人家来当差。我们怎乐得起来?那肯定要弄到厨傅萧然,满眼所见,凌乱苍桑,和别的下等国家的劣等习俗一样,不是俺们中央华贵大国的太平盛况…
让人不禁要问他哥俩一声:请问您才脱贫致富几年。农转非后就忘本了是不是?一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