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佑党人篇
第(2/3)节
平民百姓的孩子还惨。失去了一切特权,不仅不能当驸马爷,连当官都成了白日梦…
如一叫程端彦的小官,只是鄢陵县尉。典型的芝麻官,萤火虫一样的前程,可在这场运动中,他被罢免了,变成一介白丁。至于原因很简单,他老爸叫程颐。
再如一叫李阶的年青人,科举夺魁、礼部试第一名会元!可惜皇帝这时看了看他出身,把状元换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因李阶的老爸叫李深,是资深型党人,且他舅舅更厉害,是上船给章惇讲课的陈瓘。这样的祸根怎能留,直接摁到18层地狱里去!
如此这般,完成了一个体系的打击,应算斩草除根了吧?不!蔡京想了想,根据以往丰富的党争经验,还不到位!
还剩下一批人,差点漏网了!前面这些党人,都是元祐时期露头、截止宋哲宗去世为止的造反派!那么在哲宗刚死到赵佶初立这段时间内的呢?那批堪称向太后嫡系的旧党人!他们怎么处理?
这类人被整理出27个人,以刘奉世为首,全都贬官外放!注意:这次的贬官是一贬到底!连之前担任一些宫观之职、领点补贴金之类的待遇都没,变成彻底的下岗无业人员,只能自食其力了!
到这步仍没完,不久后蔡京想出了新点子。根源在当年文彦博、司马光等人在西京洛阳组成的顶级元老会,那时他们俨然是另一个小朝廷,论资历、威望,简直比开封城的皇国班底还高,直接影响国家政策的实行!
这怎么成?现在好几百的元老贬了出去,要再组成元老会谁负责?为杜绝这一点,蔡京下令:所有贬出的官员,不许扎堆生活,个个都分开,散在不同城市里。严格控制他们的行踪,不许出城…连起码的人身自由都没了!
这还只是开始。蔡京再规定:这些人不允许议论朝政、不准教授学生,不给任何一丝一毫机会,去传播他们的危险思想,有毒的倾向…这还让人活吗?
这些事情都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一条接一条,打得所有人都晕头转向。他们痛苦之余很纳闷:这蔡京是怎么了,他是吃拧了还是被绝世冤种附体了?怎么变态到这地步,有这么虐待人的吗?
直到这时。他们仍不能反躬自省,制造出蔡京的,正是他们自己!
搞清这一点,只需回答两个问题:1要怎样才能结束党争?2怎样才能在党争中活下去?
问题一。党争有20多年了,要结束它,几乎所有人、所有史书都说要温和,要不偏不倚。具体操作起来,就要像赵佶刚登基时那样,从皇帝开始,表现出中立中庸的态度,下面自然平静了…时间一长,大家习惯了互相温柔,世界自然和谐了…
空口无凭。实例为证!宋仁宗,宋朝最仁厚、最中正的君主,他对臣子们好吧?可偏偏正是党争的源发点!为什么会这样?庆历新政居然等同于庆历党争,堂堂三百年间第一人范仲淹居然是党派之争的发起人,为什么会这样?
因宋朝对文臣的超级宽大!把宋朝大臣们惯得无法无天。平时脑子里想到了就说,说啥都没关系,甚至说得多等于工作努力,那自然是不说白不说!这时皇帝要怎么办,只是温和就行了吗?人家拼着不当官了都要说的,一温和、平衡的态度就能阻止他们?开玩笑!
所以以柔克钢行不通,只能以暴制暴!想消除党争。一是长久不改变的支持某一方。二就是把两边都打倒,一个不留,世界才能安静!
蔡京不是皇帝,没法制定方针,作为臣子他只能选择第二条。既做了,就干票狠的!为彻底在党争中脱身。他不分敌我、不分新旧,只要是有威胁的,全都打倒!如章惇、曾布,本来这是两位众所周知的新党元老,甚至是蔡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