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爱国主义(三)】
第(1/3)节
城墙是一个邦国为了应付外来的大规模侵略,甚至于是为了战争而建立的。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如果已经拥有这种五、六十米厚的城墙建筑技术?那么,他们必定是歷经了很长时间的战争状态,而且因为惨痛的流血经验,才慢慢形成了修筑城墙防守的概念和技术。
再说,五、六十米厚的城墙,可不是一般部落的城墙啊!印象中明朝建筑的西安城墙都没这么宽深吧?那这良渚城墙的高度要搞到多高?防堵的是多大规模的攻击?城墙围的范围要多大?施工要耗多少人力?要用掉多少资源材料啊?如果再以生產粮食的人力五、六倍来估算,究竟要多少人口来支持这么大的工程?
这么说来,梦境中的良渚先民,似乎已经是个国家的形态?歷史有这么一段吗?怎么记得中国最早的国家型态,是传说时代黄河流域黄帝轩辕氏的邦国,后来黄帝打败东南方蚩尤带领的「九黎族」,才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那这个位处华夏部族固有版图东南方的良渚先民,不就是「九黎族」的其中一族吗?而自己是这一族的统治贵族?
嗄?徐承恩对于梦境中的自己是蚩尤所率领「九黎族」的贵族,觉得这个梦挺有意思的,就只是会不会太遥远了?
嘿!嘿!想太多了吧?不过就是做个梦,实在够夸张的梦。
之后的两个月,徐承恩只要不忙,他就刻意带着「良渚玉璜」入睡。
他发现这「良渚玉璜」导引他做的梦虽然不尽相同,但大致上还是在那巨大筑城工地干着一些建筑的事儿。
久了,新鲜感没了,却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状况。
一是梦境中的自己说着一种方言,醒来想想,根本不知道是在说些啥?可是在梦中,自己又完全知道那些语言的意思。就像在美国的时候,用英语沟通根本不需要转成中文,脑袋自动就会直接认知英语的意思。
二是梦境中不管自己穿着甚么,都一定配带着这「良渚玉璜」。难道佩带这玉璜就是专门为了来工地监工?这是件「监工专用佩玉」?大概梦中的贵族在不同的场合,都需要用专用的玉器来凸显自己的身分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良渚玉璜」的法力,好像就只能让自己在梦中监督族人建筑城墙、祭台、宫殿。而在梦境中的自己,是全心地投入在建筑工程之中,思维和动作大致都不会超出这些范围。
三是他居然可以把现代科学的一些建筑技术、工具的製作方法,透过梦境中的自己,教导梦中施工的良渚先民。
为了梦中的工程,大夏天的,顶着咬人的大太阳,徐承恩还东跑跑图书馆、西逛逛书店找相关材料,有时他也上网络找其他关连的讯息。总之,就是重新学习了省力滑轮、轆轤、槓桿运用、挖井、排水、製陶、建筑工具这些建筑的技术和知识,甚至于连用「铜草花」找铜矿、炼青铜工具的方法都学习了,等作梦的时候就循序渐进地传授给梦境中的族人,好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產效率。
四是徐承恩每次把一些知识或技术教给族人的时候,只能用口述,因为当时还没有文字,这让清醒时的徐承恩很是遗憾。徐承恩很清楚,这些智慧要能非常精准且广泛地传播出去,以发挥它既长久又巨大的效果,如果欠缺了文字的记载是根本做不到的。一件事情,经过一再的口耳相传,肯定会失真变得跟原来的大不一样。
所以,徐承恩又做了一件让自己忐忑不安的事情,他开始教族人尝试建立文字系统。刚开始,他只是要族人把一些特定意思的图腾符号排成一串,希望尽量能表达出一件事情的始末。但是,结果差距甚远,仍然没法清楚表达。徐承恩考虑了半天,觉得自己如果随意创造字符
第(1/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