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第(3/3)节
灵活的排字,简单的字模,不仅促生了报纸,还有?一个便?利,就是出书。
近水楼台先得月,白怜儿决定,先给自?己出一本玉华夫人诗集。
这?不是为了宣传吗,很正常的事。
而照着她们家娘娘的意思?,最主要?的,是出话本。
正经书枯燥,不是为了考功名,谁耐烦看。
书籍降价,以后这?种通俗本子,肯定一本万利。
而筹谋出书这?种事,没有?文化肯定不行的,正好收纳些贫苦学子。
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除了写点东西?,别的他们也不会。
写的东西?被玉璋书局接收,不仅能刊印,积累名声,书局还按照刊印册书给钱,不愁读书人不趋之若鹜。
至于写不出来的,负责书局的文字工作。
什么也不会的,抄书总会吧?
以前?读书人最常见的赚钱工作,就是抄书。
但因为玉璋书局新印刷术的高效冲击,也把读书人抄书这?个职业挤兑没了。
等?发现这?点的读书人,简直一脸懵逼。
幸好这?个时候,大梁城中又崛起了一个古韵斋,专采用古法铸书,也接受手抄书。
皇上关于新书,“工而不巧”的评价,不胫而走。
玉璋书局铅印法印刷的书,被称为“粗书”,有?钱人不屑一顾。
还是古韵斋的手工书,更有?韵味,更能彰显身份,真?正的贵族,就该买这?样的书!
至于古韵斋老板是谁呢,没错,也是袭家。
有?人就喜欢用大价钱买书,当然要?满足他了。
第(3/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