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第(2/3)节
余秀兰肉疼地拿给她二十块钱,嘟囔:“我刚给你爹缝了三十块钱在腰上,你又要,咱家这点儿钱早晚被你倒腾空!”
赵柯搂着她的肩,笑呵呵地说:“余秀兰同志,这是必要投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
“你眼光长远你嫌弃亲爹医术不好,你咋这么能。”
赵柯不止嫌弃亲爹,还拍拍她的肩,激励道:“余秀兰同志,我爹以后是全新的我爹,我姐也在为去总厂学习而努力,作为一家人,你可千万不要掉队啊。”
余秀兰:“……”
真烦。
余秀兰又拿起了初中课本,坐在书桌前啃。
可很多东西她靠自学完全学不明白,又要面子不想问儿女,上班前就把初中课本夹在教案里悄悄带到学校,请教吴老师。
吴老师感叹不已:“余老师,你也太努力了,这么一看,我实在懈怠,太羞愧了。”
余秀兰笑得勉强,谁让她有一个催人奋进的闺女呢?
大队办公室里,赵柯打了个喷嚏,看着进来的傅杭,眼里是毫不掩饰地期待:“傅知青,你来找我有事吗?”
她眼神太热切,傅杭莫名紧张,“我看社员们挑水太辛苦,想着是不是可以造一个水车帮助灌溉……”
赵柯的笑眼弯弯。
她等到了第一个,还不算慢。
作者有话说:
这两天更的少,明天我更个长的
第62章
傅杭跟赵柯详细说明了他的想法。
水车是自古就有的,资料也很丰富,他曾经就看到过相关的资料,只需要根据赵村儿大队的现实情况进行改进。
按照他的设想,河道上架一座或几座水车,通过风力、水力、畜力、人力……运转,再利用田边的渠沟,进行循环流转。
有河水不断滋润土地,需要挑水灌溉的地方就会减少,自然而然会减轻社员的压力,并且解放一部分人力去做其他事情。
赵柯不会做水车,但她会提出问题:“如果干旱呢?”
傅杭立即道:“工具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可以利用,不能完全依赖,为了配合灌溉需要,可以再在田边打几口井。”
赵柯点头,认可他的说辞。
傅杭被鼓励到,继续说:“如果要造水车,建造到投入利用需要时间,可以先组织社员打几口井,耽误的几天换来后续工作效率的提高,并且有长久的好处,完全可行。”
赵柯记在笔记本上,又问他:“大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你知道吧?”
傅杭停顿,思考片刻,反问:“没钱?”
赵柯嘴角微扬,“是,水车我没意见,但必须得尽可能地省钱。”
“我可以借……”
“现在大队已经负债累累,如果再有大笔负债,社员们的心理压力会过度紧绷。”
赵柯当然知道这是必要投资,她也在不断地强调必要投资不可缺少,可问题是,大队的承受阈值有限,过于透支,很容易崩盘。
成为掌舵的人之后,赵柯开始变得大胆又保守。
赵柯说:“我希望半年之内,所有的想法和建议都围绕一个方针:能不花钱就不花钱,能用人力解决的事儿都别提钱。”
傅杭:“……”
古代昏君大兴土木也不会一毛不拔……
虽然赵柯跟昏君的性质完全不一样,但难伺候的程度,不相上下。
跟着她干,真的充满挑战。
而且,到底谁说的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赵柯也知道她这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