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1节

第(2/4)节

    耶鲁大学随后也打来电话,要求同上,奖学金四万五千美元,还有一个“选择奖学金”,是学生选择耶鲁之后的一次性奖学金,数额最高可以给到两千美元。两千美元足够一个学生两个月的生活费了。

    看起来还是耶鲁财大气粗啊。

    十所大学有八所大学打了电话询问她的意向,六所询问她是否愿意更改申请,八所都给了奖学金,包括乔治·华盛顿大学。

    作者有话说:

    早申请sgle-choiceearlyaction,美国大学以前就搞过,最近又从1990年又开始搞起来,但不是每一所大学都有,很多名校因为申请人太多,所以搞了个“早申请”,直译是“单一选择提早申请”,申请人需要提前选好专业(常规申请可以不选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到校报到才选择专业)。就当文雅挑的这十所大学都有吧。

    美国大学招生办打电话给学生是我瞎掰的,人家一年申请几千上万人,哪有可能给学生打电话,就当特例好啦。

    第68章

    ◎选择困难症◎

    乔治·华盛顿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还邀请她来招生委员会面谈。

    为此,斯科特又给她专门培训了半天。

    名校每年有数千到上万申请人,一般要经过三轮筛选,才会进入到讨论阶段,比如大多数学校要求的托福成绩和sat成绩,不达线的第一轮就刷掉了;第二轮才是看成绩、看高中绩点的阶段,看完成绩看文体活动的资料、看社会实践活动的材料,你在某一方面突出,就很有可能进入到下一步;第三轮就是招生委员会的投票表决了,有的学校是一票否决制,有的学校是一票入选制,更多的学校是投票表决制,这一轮决定你是“录取”还是“拒绝”或是“待定”,拒绝和待定都不太妙,只有“录取”才是有希望入选的。

    招生委员会会根据你的申请材料来决定是否面试你,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面试,提前批次的录取率大概在百分之四十左右,就是说如果提前批次有一千人录取,可能会有百分之二十的申请人会接到电话——最可能是电子邮件——要求你去某处跟学校的校友见面,校友会问你为什么要选择该校等等问题,有点类似签证面签,这就是面试。

    能在刚收到申请没多久便打电话给申请人,说明申请人的简历特别突出,她的国籍可能也助力不少,对于日益追求“国际化”的名校来说,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还是非常稀少的,而一个中国学生能拿到参议员的推荐信,不管哪一所大学都不会错放。

    所以面试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美国人喜欢自信、目标明确的人,学生也如此,你不能稀里糊涂的,而要明确知道你选择的专业将来如何帮助你实现“梦想”或是“理想”。美国华裔喜欢金融、经济学、计算机、医学等实用性专业,继续深造阶段酷爱法律,选择社会科学和政治学的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大陆学生确实有,但那都是公派来深造的国家储备干部——大学招生委员会当然就更有兴趣知道她到底怎么想的了。

    明白了。

    其实她不太在意学什么专业,糟糕的就是这种“看起来没有目标”,斯科特严肃的批评了她,为她量身定做了一些标准化回答。不要给人留下坏印象,你不知道将来还会不会遇到那些人,如无必要,不要得罪人。

    张文雅记下了职场小贴士。

    先去了距离最近的乔治·华盛顿大学,请了半天假。面谈很顺利,乔治·华盛顿大学提供了三万八千美元的奖学金和一千美元的“选择奖学金”,免去住宿费,还会为她安排图书馆的勤工俭学岗位,基本可以满足她的学费、生活费
第(2/4)节
推荐书籍:白领的重口理疗总有美男倒贴她(NPH)宠儿(1v1 古言)天外人战兽女诡异的那些年高中生和他的全职妈妈苦瓜(骨科1v1)伪装系统后我躺赢了[穿书]万界剑尊我竟然被人机一枪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