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第(2/6)节
廷幸事,他对这个不感兴趣,只是跟风斥责一下官家,但如今绝色美人当面,见过郭皇后的包拯忽然觉得,其实自己是可以稍微理解一下年轻人的。
这思绪其实有些远了,包拯很快礼节性地对既醉点了点头,又有些忧虑地看了一眼自家老妻,总觉得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个月回家一趟了,老妻这个拉着人不放的架势,下个月回家,家里会不会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
怀着这样的忧虑,包拯回到了开封府衙,案子一上桌子,黑脸渐渐凝重,这时老妻已经被他抛到了脑后,绝色的美人也失去了光彩。
他爱公务,公务爱他,这是多么甜美的双向奔赴。
赵祯近一个月来都没进后宫。
首先是太后生病,没有了太后的耳提面命,平日里仗着太后撑腰的郭皇后也失了几分威风,和怕见昭阳一样,赵祯也很怕见皇后,当初选后他就不喜欢郭皇后,那会儿他才十几岁,对于美丑没太多挑剔,但人有偏向,他喜欢的是娇俏可人而非盛气凌人,可刘太后和郭皇后性子相合,硬是让郭氏做了皇后。
普通的男人也有自尊心,更何况是皇帝了,倘若郭皇后能放下身段好好和赵祯相处,也许没有那么多的相看两厌,毕竟在赵祯看来,正妻的地位不同于所有女人,但郭皇后实在令他失望。
太后摄政,郭皇后得太后看重,自觉高人一等,连赵祯这个皇帝丈夫也要压上一头。她自己长相一般,便排挤身边所有美貌宫人,但凡赵祯宠幸了哪个妃嫔,隔日必定要去斥责,如果有哪个妃嫔胆敢反抗,她就一定要闹到太后面前,让太后来教训赵祯。
原本迟迟不能亲政已经让赵祯对刘太后心存不满,白天上朝要面对一众依附太后的朝臣,晚上宠幸妃嫔都要提心吊胆,这种压抑的生活令他越发讨厌郭皇后。
原本去后宫是因为还有几个美人在吸引着赵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有几个不想这事的,可现在外头养着一个狐狸姐姐,赵祯一个月去两三趟,每次都要缓上七八天,真的是皇帝家都没有余粮了,每次出宫回来,赵祯都会陷入一段时间的清心寡欲期,脑子里没有丝毫杂念,把因太后不在而乱成一团的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
这下刘后那边有点坐蜡了。
虽然赵祯自己不知情,但刘后是清楚的,这个做皇帝的儿子并非她亲生,只是借腹生子,这是先帝给她的生活保障,她从小反反复复教他要孝顺,就是源于内心的不安,前几年生赵祯的侍女过世,她也松了一口气,但随着赵祯长大,他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后宫还是朝政。
刘后摄政多年,知道朝政是什么样的情况,她这次生病确实病得有些重,但在女儿昭阳的陪伴下好得也很快,就在这时外头传来消息,赵祯竟然把昭阳的夫婿陈世美给杀了!
刘后当然不在乎什么陈世美,她在乎的是自己的女儿昭阳,昭阳从小暴躁,直到遇到陈世美之后,性子渐渐被抚平,夫妻二人过得十分和顺,所以她也偏重陈世美几分,哪怕知道这个女婿的底子不干净,但能哄好公主就是他的本事,谁曾想只是罢手朝政几日而已,赵祯竟然就杀了陈世美。
不提在昭阳在宫里哭天喊地,刘后也怒火滔天,怒火的背后是慌乱,她毕竟不是赵祯生母,赵祯的生母甚至被她故意打压多年,日后她死去,一切权势都会烟消云散,必定会有人把真相告知赵祯,他现在就敢杀了昭阳的夫婿,以后昭阳再有些不敬举动,是不是就要杀了昭阳?
刘后刚硬了一辈子,就没想过服软,此时更是下定决心要打压赵祯的反心,让他不得不向她这个母后低头,于是暗中指示官员将大量未经处理的政务堆到帝王桌前,好让赵祯知难而退
第(2/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