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7节

第(2/4)节
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诗》之首。”丁琅说道,“自古以来,《关雎》篇往往被赋予教化道德之责,此与《毛诗序》所言有关,但也有后人发散之故,今日我先教你们文章,它是否有引申之义,各人可自会。”

    《毛诗》是战国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注的《诗》,一直流传至今,其时有《鲁诗》、《齐诗》、《韩诗》与《毛诗》,合称为四家诗,但三家诗已亡佚,只有《毛诗》流传至今。

    和丁显事事周到的性格相比,丁琅授课走的就是利落路线,具体来讲,大概就是主课老师和选修老师的区别,当然,对于柳贺而言,《诗》也是必修

    ,不过眼下他在族学中读书日久,已渐渐掌握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管先生授课如何,他总是岿然不动的。

    施允也与他一样。

    今春考入族学的弟子中,只施允与柳贺以《诗》为本经,两人平日里交流已渐渐多了起来,施允对待所学极为严谨,柳贺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性子,两人性格虽不同,但在读书一事上却极为投缘。

    “施兄,你昨日文章借我一观。”

    施允将文章借给柳贺看,却也要了柳贺的文章去读,进入九月,气温一日比一日低了,柳贺开始学《诗》,课业比刚入学时重了许多,每日将《诗》注义学完就感觉时间所剩无几,想写一篇正经文章都抠不出时间来。

    柳贺只能暂时改了学习计划,三日写一篇文章,写文章至少空出半天时间来,这样他才能够在毫无旁骛的情况下将文章写好。

    柳贺再次进入了忘我的状态,主要是他眼下学《诗》还有一种新鲜感,《诗》中的篇章他虽熟悉,可有丁琅一篇篇讲授下来,他才更理解诸篇的深意。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族学中归家的弟子也越来越多,因明岁是大比之年,八月乡试前,提学官必然要收考弟子,不少弟子因此返家专注备考,以争取一个秀才的功名。

    第24章游焦山

    在现代时,柳贺以为科举是按地域往上一层层考的,从县城考到京城,最后考中进士就是最高功名,这话只能对一半,事实上,明朝科举设立之初,功名只有举人和进士,考试只有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

    乡试就是省一级的考试了,而乡试之前的考试,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应考资格。

    这就是提学官存在的意义,提学官就是为了提调考生去参加乡试而设的。

    提学官两京及各布政司只设一位,云南与贵州两个布政司则共用一位提学官,专管一省之学政。

    一个人管一省如何管得过来?尤其在明朝中期以后,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日益增多,一省之中就有数千考生参与乡试,而这些考生都是经过提学官筛选后送考的,考虑到实际情况,才慢慢衍生出了由县试到府试,再到院试的格局。

    院试即提学最终送考的那一场,过了院试,才真正跨过童生这一关,获得了乡试的应考资格。

    丁氏族学中童生已有多位,只等提学莅临筛选。

    ……

    童生们一回家,往昔热闹的族学立刻安静了下来,柳贺他们倒是一切如旧,每旬交一篇文章,只是榜上少了几位眼熟的童生,排名的含金量都似跌了不少。

    “柳贺,明日我约了几位同窗爬山,你可愿同去?”

    汤运凤喊过柳贺几次柳贺都没去,因为对方常约在文会、酒楼等地,柳贺着实提不起兴趣,但是爬山他倒是很乐意去,尤其最近天天闷头写文章,整个人写到头昏脑胀,精神似乎都低落了不少。

    “去!”柳贺把笔一搁,他要去锻炼身体!

    
第(2/4)节
推荐书籍:萝体登校重回极寒降临前[天灾种田]丹特丽安的记事簿(西幻NPH)剑来:给师父陈平安下药的裴钱不仅自食其果芬菲花落我的老婆不可能这么淫荡种马圣斗士星矢因为是兄弟啊绿帽淫妻回忆录八零团宠:身为灾星的我每天醒来运气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