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8节

第(3/4)节
还不够,你须仔细琢磨文章是如何写出的。”

    柳贺接过来一看,丁显所列文章有唐宋八大家作品,如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也有辛弃疾文章,篇章之多不逊色于孙夫子此前给他列出的书单。

    “我听斋夫说,你无论寒暑,每日都去书堂读书,族学中唯你与施允二人坚持,但我观你文章,于经义理解可谓透彻,但文辞有欠,因而算不得一等好文章。”

    柳贺连连点头,他知丁显说得在理。

    他的确专注于研究四书与《诗》一经,因而内容能够充实,可于文章本身而言,只有内容是不够的,还要有情绪在其中,不然怎么读都是干巴巴的,就像写网文小说,读者宁可看“王妃已在城墙上挂了三天了”,也不愿意看王妃敲着木鱼念阿弥陀佛。

    柳贺领了书单,看着密密麻麻数行字,只觉头大如斗。

    不过这说明丁先生将他放在心上了,柳贺又怎会不懂?

    柳贺翻了翻自己起了这些文章,每日晨课时的朗读书目也改了。

    其实作为现代人,比起四书五经,柳贺还是爱读散文,苏轼的《赤壁赋》,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些文章流传千古,其中名句在现代人读来也是享受。

    放在靠科举出身的大明朝,自己成日写文章,又看周围人文章,更是能体会到这几位大家的牛叉。

    区别在于,以前他只知道人家牛,却不知道牛在哪里,现在倒是知道人家牛在哪里了,却还是学不会,依然是一个绝望的文盲。

    但柳贺也不得不感慨,以往在历史书上看到,唐宋以诗词著称,到明清却只剩小说闻名,说是因为读书人专研科举的缘故,不过在柳贺看来,实在是因为考中进士就能做官的诱惑太大,且明朝科举与唐宋不同,门槛低,只凭考试能力即可,而唐宋有行卷之风,有荐举之制,科举又考诗词歌赋,文人在作诗上的积极性也是不同。

    唐宋二朝确实是文章兴盛的时期,有明一代,尽管有推崇秦汉推崇唐宋的,可却没有文追唐宋的大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非《项脊轩志》《湖心亭看雪》等几篇。

    柳贺一篇篇文章读下来,收获自然不少。

    这几日中午他都未去书堂,只在假山旁读散文,他不怕别人笑话,读书也读得大声,只因读书时声音似乎与胸腔产生了共鸣,他能在某一瞬让自己代入到作者自身。

    情绪饱满才有好文章。

    “柳兄向学之心叫人敬佩。”

    汤运凤与施允二人路过,见柳贺读书到近乎忘我地状态,心下真的只有佩服了。

    柳贺初入族学时,每日苦读四书,姿态像极了皓首穷经的老书生,旁人只觉他读书近乎愚,可一日一月如此便也罢了,柳贺是日日如此月月如此,何况柳贺的天赋如今已被众人认可,他却依然勤学到如此程度。

    如今柳贺的文章常位列旬考前三,学堂中却已无人发出异议了。

    ……

    立冬一过,天气便日益寒凉了,柳贺算是勤勉的了,晨起时都忍不住在被窝多赖了一会儿,起床之后倒是还好,唯独起床的瞬间格外艰难。

    寝房简陋,冬日里又没有什么保暖设施,靠的就是厚被子和一身正气,天刚降温,柳贺便收到了纪娘子带给他的冬衣和棉被,柳贺实在难以想象古人是怎么过冬的,现在棉花在江南一带种植不少,可明代以前却是没有棉花的。

    柳贺又坚持了一刻,待到其他同窗开始起了

    ,他也钻出被窝,先穿冬衣,再套长衫,这长衫一年四季都要穿,冬日能加衣服倒是还好,放在夏季,稍坐一会儿便汗流浃背,热得往
第(3/4)节
推荐书籍:换妻 一路走来 坎坷崎岖人性污点之背叛成瘾男少女多的华秀帝国炮灰被迫万人迷[快穿]催眠护符武侠篇直死魔瞳战舰少女 寻找走丢的舰娘ntr之列克星敦的香艳辞职爱你如此纠缠糟糕!养大的弟弟是白切黑病娇!病美人校草独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