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第(3/4)节
。
一方面是因为她上辈子就是理科生,对理科的内容比较熟悉,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能最快最有可能的让她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整个高一上学期,她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理科成绩,而对于文科的学科,则相对比较放松。
当然,同样重要的一点是,她想选的中文系,并不限制选择的同学是文科还是理科。她的梦想与现实并不冲突。
林桐回家和林爸林妈讨论了一下,他们也一致认为选理科好。
不过他们更多考虑的是现实因素,虽然不太公平,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大学的专业对理科生更有优势,所以选择读理科的话,高考后可选择的空间比较大,作为家长,他们当然会更愿意稳妥一点。
所以林桐很顺利地在意向表上的“理科”选项上打好了勾,林爸林妈签好了字。
何诗瑜也选择读理科,她的理科成绩比较好,自己也比较喜欢理科。尤其是她特别喜欢物理,还打算大学读物理专业,一路读研读博,未来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三中的文理科选科有挺明显的倾向。三中整体来说偏向理科,往年也是理科成绩在全省遥遥领先,令各个学校艳羡。而文科虽然相对理科来说还是弱一些,但每年高考的文科全省前五十也有几个,所以就算在三中选择读文科,也比其他很多学校厉害很多。
按照往年的选科情况,学生们有很大一部分都会在分科的时候选择理科,这也导致三中理科尖子生众多,各路高手齐聚一堂,竞争压力很大。
交分科意向表的这几天,班里明显热闹了很多,课间可以听到很多同学聚在一起聊分科的事情。
“你选什么科啊?”
“肯定是理科啊!不然我来三中干嘛。”
“我也是,我还挺喜欢数理化的,而且成绩不错。”
“对啊,而且我爸妈说,理科未来好找工作,不是有一句话叫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吗?”
“我选文科,文科多有意思啊!”
“可是文科好难啊,我感觉历史根本记不住那些历史事件和时间,上次期中考试历史选择题我错了一大堆,给我打击的!”
“……”
虽然说选理科的同学占大多数,但也有一些同学是坚定的学文派。
比如谢思思。她挺清楚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学习情况的,她的历史、政治和地理在年级上算小有名气,物理化学她却一窍不通,学得很吃力。而且,虽然文科在选学校上有点吃亏,但是只要文科学的足够拔尖,优秀到能考上比较好的重点大学的程度,也不用愁未来就业压力大的问题。
所以尽管她的父母有点犹豫,她还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说服了他们,在分科意向表上勾了“文科”。
还有一些在文科和理科间徘徊的同学。他们可能是文科成绩和理科成绩差不多,但是文科成绩又相对来说好一点,或者心里比较喜欢文科,纠结于选文还是选理的困境里。
他们找周围的同学问一问同学的意见,又或者晚自习的时候去办公室找张斌寻求建议。
这几天,办公室里也热闹的很。平日里少有同学光顾的办公室常常有同学捧着分科意向表进进出出,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都忙碌了起来,他们需要尽可能地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比较公平公正的建议,同时也要抚慰学生焦急和迷茫的心绪。
张斌已经和好几个愁眉苦脸的同学聊过了。
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对于学生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一句话叫做,努力很重要,但是选对努力的方向更重要。
他见过
第(3/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