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
第(2/3)节
年轻人的摆烂大业,他也要体验体验。
“你俩的婚期,是定在入夏那会吧?”
纪应淮点了点头,“对的,四月廿七,在立夏那天。”
他牵着安立夏的手,两人对视一眼,立夏想到真的要成婚了就有些羞涩,红着脸垂下了头。
“好好好,”太医令笑道,“到时记得给我发一封请帖来。”
“那是自然,我与立夏,还要给您敬茶谢恩呢。”
既是老师,又是恩人。他俩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了,太医令是现世唯一可以坐高堂之位受礼的人。
大雪悄然落下,扑簌簌地在马车顶上积起了薄薄的一层白纱。
太医令上了车,隔着车窗,他对学生说:“小纪,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学业与感情,皆是如此。”
这两个孩子吃了不少苦,如今才得以安定相守,太医令心里感慨万千,希望他们未来也能一切都好。
“信少来,但你俩可以多来。我那老宅,春天的时候花开得不比御花园的差,夏日里老桃树结了果,甜滋滋的赛过上百一颗的水蜜桃。你们若得闲,就带小芸来玩玩。”
纪应淮应下了,“一定会来的。”
“后会有期。”太医令朝他与立夏挥了挥手。
老人花白的头发与车外飘扬的雪花共用那一抹白,他放下了帘子,透着沧桑的身影就从纪应淮的视野里消失了。
车轱辘压过石板路的声音逐渐沿着御街远去,雪越下越大,天地陷入一片寂静,车辙印子很快就被覆盖在了雪里。
……
小年夜当天,官员休沐,京城下了数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
都说瑞雪兆丰年,王爷很高兴。
不,现在不能叫王爷了,得称太子殿下。
他们在这住习惯了,就没搬去东宫,还是呆在了从前的五王府里头。
本来说晚上让膳房做一桌子好菜,摆个宴席,两家一块在膳厅聚餐。
但前些日子纪应淮给安立夏做鸳鸯火锅吃,明禾尝到了味儿,他顿时就爱上了这个新奇的味道。
京城是有涮锅的,只是汤底大多以清汤为主,没有纪应淮弄的三鲜菌汤那么有滋味。
在明禾的强烈安利下,他父王母妃也馋了,不想吃膳房做的菜了。于是,几人在小院支起了圆桌,摆了锅子,热热闹闹地用了这顿小年夜饭。
这场雪连下了好几日,外头路上的雪落了厚厚一层。
离真正过年还有一周不到的时间,该上朝还是得上朝。马车走在结了冰的路上有点打滑,纪应淮只能摸黑起得更早了些,这样路上可以走慢点,安全。
年前太医署没多少事,和忙得快起飞的掖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纪应淮路过时,正巧遇到庞公公捧着一摞册子出来,便和他行礼打了声招呼。
庞公公提醒了他,纪应淮心里很是感谢。
“纪太医,近来可好?”庞公公笑眯眯地问。
纪应淮道:“多谢公公关心,一切都好。”
“不错不错,”庞公公和他扯了两句闲话后,突然叹了口气,似是随意提起般,道,“圣上似乎遇到了烦心事,太医署可能近期要得圣旨传召了。”
“是圣上有何不适吗?”
庞公公摇了摇头,“是前朝。”
朝政上会有什么和太医署相关的事情吗?是要实行什么改革吗?
纪应淮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庞公公并不准备跟他多解释,他还赶着去送东西。
“待圣上说了,您就知道了。我得先去拜见皇后娘娘了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