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39节
第(2/3)节
,京仓无法储存这么多的粮食。
因此在宣德年间,先皇便下令,凡转运至京师的夏粮秋粮,皆分开储存,其中四成储备京仓,另外六成,储存在通州仓内。
所以要调粮,最近的就是通州仓。
于谦答道:“此次天子亲征,优先转运的是京仓粮食,通州仓尚有盈余,加之通州仓夏粮转运早于京师,半月前,已有六十万石入库,如今储备粮草数,应有一百八十万石有余。”
话至此处,于谦略停了停,脸上浮现一丝为难之色,道。
“不过通州至京师,转运尚需时日,我调粮官军并未大量储备车马,恐一时之间,难以大量转运。”
“无妨”
朱祁钰摆了摆手,道。
“可命顺天府,通州府下令,征召民间车马运粮,命户部拨银,按转运数量付给百姓酬劳便是。”
顿了顿,朱祁钰又道。
“除此之外,自九月起,京师武百官,所需俸禄米粮,俱从通州仓支取,京师粮仓仅供官军百姓取用。”
这些都是前世的时候,朱祁钰带着兵部的一干官员一块讨论出来的,此刻说出来,倒是让于谦有些意外。
他的确想过这些措施,但是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形成正式的方案。
却不曾想,这位郕王爷先提了出来。
两边想法一致,于是于谦点头称是。
“王爷所言甚是,臣回去之后,便与户部联名上奏,尽快施行。”
“嗯”
朱祁钰点头,继续道。
“除此之外,军器盔甲之物,京师并无太多储备,但是南直隶设有军器大仓,本王记得,兵器盔甲加起来,约有一百三十余万件,抽取八十万件,令南直隶速速转运进京。”
“还有便是,此次土木之役当中,我军虽死伤惨重,但应有大量兵器辎重残留于各关隘及战场之上,可命各关隘守将,收拢残军之时,同时收集残留可用的兵器盔甲,一并送入京师。”
于谦诧异的抬头望了一眼朱祁钰。
如果说刚刚问粮草的那些话,让他对这位郕王加深了一层认识的话,那么现在朱祁钰的话,更是让他心中倍感意外。
要知道,南直隶的确有数量巨大的兵器储备,毕竟那里原本是都城。
事实上,原本京城也是有的,但是二十余万大军出征,基本上都用作大军装备了。
让于谦感到诧异的是,这位郕王,竟然知道南直隶具体的储备数量。
要知道,此乃机密之事,就算是在朝堂之上,知道的人也并不多。
难不成
于谦想了想,继续开口道。
“王爷,京师守卫,核心在于可战官军,如今京师可战官军太少,必然难以久持,兵部这几日商议,可调遣驻守运河沿线的运粮官军四万,两京及河南等地备操军六万,同赴京师,充入京营操备。”
朱祁钰点头,旋即便道。
“嗯,可,不过备操军毕竟是后备官军,平素操练不够,战力不足,本王记得,山东等地有备倭军五万余,大多都熟稔战事,可抽调三万入京,壮我京营战力。”
这也是前世的经验之谈。
备操军,顾名思义,就是大明用作后备军的二线部队。
这些年来军备废弛,就是京营将士,都不曾日日操练,备操军的质量更是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备倭军虽然习于海战,但是毕竟是打过仗,见过血的,战力要高得多。
前世的时候,备倭军也是京师保卫战当中的一支主要力量。
所以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