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殇】(13)
第(7/10)节
「哎,想不到啊,阿姨也是个文艺女青年嘞。」「多大了都,还青年呢。」我撇撇嘴说道。
「咋,你不知道50岁以下的,都是青年吗。」她大眼睛一瞪,哼声道。
「我咋记得35以下才是……」我还没说完,就被她娇声打断,「记个屁,那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早改了。」
我不知道她说的『早改了』是真是假,但她示威般举起的小拳头确是真真的竖在眼前。
「那照你这说法,我爹也还是个青年。」我举例说道。她嘴角微微抽了抽,有点儿虚虚的说道:「叔叔那是心态年轻,心理上是青年没错啦。」
看我又想说啥,她连忙打断转移话题,将视线都挪到母亲的那些文学书籍上。书摆放的很整齐,每本都是按照字体印刷的上下朝向正放着,书背脊朝外,开口内页朝内,一本挨着一本,像排列规矩的麻将一样放置着。
这其中国内外的名著都有,像《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这样的四大名著自不必说,简易通读版和古今双翻版都有,小时候母亲就让我有所接触。还有初高中时学校和课本上要求的课外名著读物《鲁滨孙漂流记》、《巴黎圣母院》、《高老头》、《雾都孤儿》、《小王子》等等。
不管是母亲作为语文老师平时上课时的需要,还是对我的要求,它们都出现在了我家书房的书架上。母亲对书的质量要求还是不低的,尤其是她买的那些文学名著,多数都是硬皮的精装本,这既能提高阅读质量又能起到收藏的价值。
顾诗蕊伸出一根小巧白皙的手指,顺着每一层排列的书籍由左至右的依次点着,就像将军点阅着一个个身姿挺拔的士兵,嘴中还喃喃的小声嘀咕道:「《简爱》、《呼啸山庄》、《飘》、《茶花女》、《穆斯林的葬礼》、《活着》、《月亮与六便士》……」
我在一旁听着这些有些印象或非常熟悉的书名,脑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某些小说中的桥段来。
「咋,这么些小说你都看过?」我在一旁挑衅道。她没有回我,似是没有听到我故意挑衅的话,还是一脸认真的浏览着每一本书的名字和作者简介。
突然,我感觉有只小手在我腰间软肉掐了一把,在酸疼中,我听到她说:「你家的书,你都没看完,还问我。很多都只听说过名字,具体讲的是啥,那得看了才知道。」
我说你不是自诩文艺女青年吗,咋还有你没读过的书。她不屑的一笑说文艺女青年也不代表啥啥书都读过,不过最起码比我这个二吊子读得多。这确实是实话,以前我俩逛学校图书馆的时候,她总是能指着某某架子上摆的某某书里的某某内容谈上几句,比如同情主人公的经历,感叹命运的不公,介绍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以及偶尔从她嘴中蹦出的某书中的哲理名言。
相比之下,只能熟悉的说出某些长篇网文小说中,某某故事桥段的我,似乎确实差点意思,有点儿摆不上台面的感觉。倏然,顾诗蕊惊喜般咦了一声,音调拖长,像是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般。
「咋了?」我下意识的脱口问道。只见她手指插入排列的书籍中,从中坚定稳重的抽出一本薄厚适中,尺寸中号偏小的精装本,封面上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白人女孩儿。女孩儿中分头整齐顺滑,色泽光彩,与双耳下延伸出两条编织结实的小辫子。
她的面庞线条柔和,似圆润的鹅蛋,五官端正精致,抿着红唇灼灼的望着前方。女孩儿头像下方印着两个硕大的黑色英文——derliebhaber,英文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个血红色的汉字——情人。
印象中似乎对这本书有点印象,不过不是在我家的书架上,而是高中时在班
第(7/1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