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的另一本秘史(7)
第(5/9)节
这就是五千打败三万的真相!。
算是石横天给女儿石嫣鹰的造势。
同时为了提高此战的含金量,捷报上还刻意注明朝廷天兵击溃的乃是特勤部最为剽悍的狼牙铁骑,实际上游牧民族的生产力非常的拉胯,普通士兵有个皮甲就不错了,不少部族因为炎黄农耕王朝的铁器限制输出政策搞得连金属箭头都没有,只能用骨质箭头,这种箭头射在金属铠甲上的唯一结果就是碎裂。
狼牙铁骑那是特勤王庭的核心战力,哪会轻易用在侦查上!。
以上就是针对原文第五十四章中的「首先,两个人成名的时间基本相近。石嫣鹰成名的时候是在十八岁那一年,指挥一支五千人的小股骑兵击败特勤人剽悍的狼牙铁骑三万人」
这段文字基于冷兵器时代逻辑的冰冷演绎。
但不能因为战报注水就否定石嫣鹰的军事才能,王嗣璁上辈子所生活的中文网络社区有这么一句话:战报会撒谎但战线不会,典型例子就是二战时期的日本与果脯,一个海战大捷不断,美国海军的企业号航母在日本的捷报中被击沉了四次,最后却是东京湾无条件投降,另一个则是歼敌一个亿,最后虎踞福摩萨。
在没有王嗣璁的世界线上,石嫣鹰可是与女一号阴玉凤并称的军事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指挥能力也跟着增长,终于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复灭了北境三大蛮族之一的赫烈部,将战线一举推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老巢附近!。北狄有三大部族:赫烈、特勤与匈蛮族。
匈蛮可以联想到匈狗,赫烈和特勤,非要穿凿附会的话赫烈对应蒙古的克烈部,特勤是突厥语词汇,是一种官职,多由王子充任,或统兵在外,或奉使外邦,级别仅次于叶护与设。
石嫣鹰复灭赫烈部之战不是说将赫烈部人杀光了,游牧民族啥不多就是马多,真要是四散逃跑大军根本追不上,石嫣鹰是通过斩首的方式对赫烈部的王庭进行了突击,失去了指挥中枢后的赫烈小部族便一哄而散,加入特勤的加入特勤,加入匈蛮的加入匈蛮,草原上并没有羞耻文化,司马迁在史记对匈狗人性格的记载就是「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王嗣璁能知晓这个消息与他这一世的便宜母亲郜慧彤分不开,她并没有因为生活于深深庭院之中而放弃女将军的梦想,反而一直通过邸报来关注这场发生于北疆的战事。
邸报虽然名字中有报,但并非是报纸,最初是地方在京城永安所设办事处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整理,然后通过驿站系统传回各路治所的文抄,到了郑朝时期,出现了专门抄录邸报以售卖的牟利商人,各地驻京办的官员们为求省事,都乐于花些钱去购买。干朝时出现了专门出版邸报的通政司,通政司由于是朝廷机构,其发行的邸报相较于民间就成了最权威的文报,通政司也就成了后面朝代的标配机构,需求的上升让邸报也由手抄发展到了凋版刻印。
夏朝的通政司会在每月的初二、初七、十二、十七、廿二与廿七这五天出版邸报,每次刊印一百份,发送给中央与地方机构,通过邸报可以了解朝堂上的动态与最新的时政,乃是士人群体的必备文书,但一百份的出版量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士人群体的需求,王家印书坊的一大业务就是对邸报进行复刻与整理,但时效性肯定比不上通政司,但封建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低下,晚一期两期,甚至三五期都不是什么大事,此业务每年都会给王家带来至少十万两银子的纯收益。
郜慧彤显然是有两把刷子的,利用从便宜夫婿那里得来的信息和自己的经历与学识,虽是纸上谈兵但也推算出了这次扫北之
第(5/9)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