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的另一本秘史(12)
第(3/9)节
封建王朝都城的格局就像是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一般说来至少是双重同心矩形布局,若是强盛古典王朝还会修建三重甚至四重,夏朝的都城布局就是外城,内城,皇城与宫城层层嵌套的四重结构,四大国公所居住的府邸还肩负着抵御兵临京师城下贼人的重担,与外城城墙一道构成了京师的第一道防线。
封建时代讲究一个天圆地方,城池也好房屋也罢,基本上都是正方形,夏朝的度量衡中的里与前面诸朝一样,都是三百步,只是夏朝的步是以夏太祖夏元戎的步伐长度为标准,绝大多数人迈两脚的距离是1.3米,他身高马大,一步有1.65米左右。
是的,封建时代的步是指左右脚各迈一次,单迈出一步那叫做跬,夏朝一里差不多就是五百米。
同时两夏还偷换了方圆的概念,方圆的本意是圆的面积,但在夏朝的城建领域特指边长,于是在这个路径依赖下,定国公府的形制就是一个边长约一千五百米,占地面积差不多为二百二十五万平方米的正方形,将王家大院保护起来的乃是四面高均八米、厚两米的院墙,上面密布着碉搂哨岗,院墙外侧还挖了一条宽三丈的人工河与附近的民居隔开,从外面看去整个大院壁垒森严,高墙深堑,俨然是一座城中之城,另外三家国公也是如此。
二百二十五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放在王嗣璁上辈子所生活炎黄世界的封建时代,绝对是僭越中的僭越,明清两朝的紫禁城占地面积不过七十二万平方米,王家的府邸竟能装三个紫禁城还有富余。
定国公府再大也只是永安的一部分,永安不仅是两夏的都城,也是上一个皇朝宁朝的都城,还在廿国时期充当了七个割据政权的都城,近千载的时光让这座雄踞中原大地的城市的规模大的惊人,外城城墙的长度为一百二十里,面积为一亿八千二百万平方米,外城城墙与内城城墙之间的空间有山脉,湖泊,河流,密集的的居住点,甚至还有农田,作为真正核心的内城,皇城与宫城,加起来有两千万平方米之巨,能装十个国公府。
定国公府的内部布局也很有意思,从高处俯瞰,就会发现一条南北向的主街,将内部的建筑群平均划分为东西两部分,接着就是三条东西向的横巷,一条挨着最北面的围墙,一条位于东西中轴线上,最后一条挨着最南面的围墙,这一纵三横的主干道就形成了一个「王」字,将国公府邸分为了等面积的东北,东南,西南与西北四大块,每一个大块之中又被各个小院落分割,这些数量众多的小庭院就是众多王氏子孙生活的地方。
王家初代家督定下了以儒家宗法制度中的服亲制度作为分配院落的规矩,一服的定义是己身,父母与子女;二服是兄弟姐妹,叔伯姑侄,三服就是堂亲,四服是为从亲,五服是为族亲,一服亲住在东北区,二服亲住在西北区,三服亲住在西南区,四服亲和五服亲在血脉上已经很远了,则被打发到位于司隶弘农县的王家主城,东南区乃是国公府各种库房工坊的集中地,每一个大区里面还有众多的小巷道,正可谓是墙内有墙,院中有院。
封建时代对于男性成年的定义有很多,按照人头税的标准就是满十六岁则为丁;按照儒家观念,到及冠之年才算大人;按照民间朴素的观念,结了婚才算成年。
王家身为夏朝内仅次于皇室的钟鸣鼎食之家,可是有免税免役的特权,及冠与婚娶哪个先就以哪个作为成年的标准。
夏律规定男子成年必须分家,对于家大业大的定国公府族人来说,所谓离开父母独自成家不过是由一个大区搬到另一个大区,本质上还是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国公府内,王明行在及冠礼后就离开了父母所在的一服区,相较于当今家督他是一服亲,但较于身
第(3/9)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