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的另一本秘史(21)
第(3/10)节
,每降一级待遇就会少不少。
皇帝的儿子是亲王,太子以外亲王的长子是郡王,郡王的长子是定国将军,定国将军的长子是安国将军,安国将军的长子是靖国将军,靖国将军的长子是镇国将军,镇国将军的长子是定国中尉,定国中尉的长子是安国中尉,安国中尉的长子是靖国中尉,靖国中尉的长子是镇国中尉,之后再不会降级,因为这是宗室的最底层,这也是四大国公家族封号的来源。
根据大夏会典,亲王是超品爵位,郡王是一品,定安靖镇四将军分别对应二到五品,定安靖镇四中尉分别对应六到九品,降袭制度有效减少了后夏的宗室人数,前夏末年时宗室有八十万之巨,王嗣璁建立汉朝后全面接受了后夏的文案库,通过玉牒得知后夏的宗室加起来才两千不到,绝大多数都是顶着天潢贵胄名头的镇国中尉。
复辟之后的夏朝对于王爵宗室看管的很严,只能呆在京师,没有诏书哪都不许去,显然是吸取了前夏宗室泛滥的教训,可惜呀,正是这个制度让后夏的宗室子弟在永安之乱时被一锅端了。
夏纪475年时顺宗驾崩,顺宗没有子嗣,两个弟弟也都先于他病亡,好在二弟代王在死前留下了一道血脉,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当时年仅十一岁还是常山郡王的夏沣就成了朝廷的新天子,登基后他就改名夏弘沣。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ltbag获取
后夏建立后彷照前夏字辈的规矩建立了新的字辈,由于夏茂称帝时已是四十岁的中年人,已经有了好几个男丁,就从孙子辈开始实行,辈分用字五个一组:惟新在盛弘,刚晖衡又武,翎昭同安荣,承端渊恪穆。
这二十个字仅用于嫡系男丁,也就是说皇帝和亲王可以用,郡王以下级别的宗室不可以用这些辈字,公主也不可以使用。
同样的,四大国公家族也是这么搞的,每一辈人取名字时都要严格遵照家族制定的字辈规则;而且有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才能够在名字中使用家族的字辈,其他旁系人等必须避讳,王家用的是四字成语,王嗣璁的父亲王明行的辈分用字取自「正大光明」的最后一个字明,下一个辈分用字成语是形容思路高远奇特的思绪云骞。
代宗实录王嗣璁不是第一次看,七八岁时他就看完了,发现这位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的皇帝完全就是不干人事的主,偏偏就是这样的人却能成为截止到夏武明登基前两夏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他在位长达四十一年。
夏弘沣醉心于炼丹修道,三十岁后就不怎么过问朝政,当起了甩手掌柜,军国大事都由三省六部的主官商议,王嗣璁手上的那套地理志《广舆图》的作者洛宏贤就是因为看不下去国君懈怠朝政,于夏纪四百九十八年时诤言上疏,这一番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却是惹得醉心修道的代宗皇帝龙颜大怒,心灰意冷之下便辞官回乡,便有了《广舆图》的诞生。
夏弘沣还是炎黄历史上立皇后最多的皇帝,一共立了五位,第一位是他十岁时代藩王太妃,也就是他的生身母亲给他找的第一门亲事,登基后三年夏弘沣大婚,这位本来的常山郡国王妃就自然升格为了皇后,只是这位年长夏弘沣三岁的皇后无福消受后位,当了五年皇后就死了,享年二十二岁,一儿半女都没有留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廷也是不可以一日无后,很快坤宁宫就迎来了新主人,正是夏令月的生母张氏。
封建时期一般不会记录女性的名字,多是以某某氏来称呼,亏得有《淫门案考》王嗣璁才能知道这个连谥号都没有,葬礼也是一切从简的代宗朝第二任皇后的名讳:张美贤。
此女美则美矣,但一点都不贤。
张美贤乃是一名品级底下的宫女,能被夏弘沣立为皇后完全就
第(3/1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