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1/2)节
景娴自入了启祥宫请了安后,就一直立在一边充当布景板,上一世她是做得多说得多,却越做越错,越说越错,经历了足够的凄凉下场当做教训之后,终于也无师自通的学会了多听多看,然后铭记于心。
刚才皇后和熹妃二人的话,听起来似是平常,却处处带着机锋,二世为人的她要是连这个都听不出来,别说执掌后宫,就是想图个安乐死都难,熹妃那一闪而逝的不甘,和皇后的颇具深意,早就在她脑中回转了好几次,就差逐字逐句的琢磨了。
所以,当殿中目光再转回到她的时候,虽然对熹妃没有一丝好感,甚至可以说是极其反感,却也没忘记上头还有皇后在瞧着,加上想到自己根基未稳,即便不用刻意讨好这位未来的皇额娘,也总不能在她与弘历二人母子感情颇深的时候,让她对自己生出什么不好的看法,从而影响到弘历,再波及到自己。
是以,看着熹妃套在自己手上的这色泽通透的手钏,景娴不免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飞快看了熹妃一眼,又连忙垂下头,承蒙娘娘青眼,奴才铭感五内。
走完过场,熹妃也知道这姑侄两人要关起门来说私房话了,象征性的赞了景娴几句,看着她全写在脸上的欣喜,心中对于再来一个出身高贵的儿媳妇的压力却稍稍减轻了点,随后便有眼色的告退了。
随着熹妃离去,景娴身上外露的情绪不由得一收,又变回了刚进来时的大方模样。
皇后自然没有错过景娴的这一转变,眯着眼睛上下仔细一打量,年龄不大气质却沉稳,配着那仿似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庄重大气,乍然间,竟是觉得比起弘历的嫡福晋富察氏,也不差半分。
皇后很满意,娘家后辈里有拿得出手的苗子,当然满意,身子刚好,又穿着这么高的花盆底,站了这么会子,怕是早就累极了罢。指了指方才熹妃坐过的位子,坐下说话吧。
身子都尽好了?
都做过皇后,都做过上位者,关于谈话里的学问,怎么不着痕迹的表达亲近,怎么释放善意,那都是手到拈来,相对的,对于怎样应对得体,怎样说话能让上位者觉着舒心,景娴也是门清儿没见过猪跑,也总见过猪走路!
上一世对于乾隆,那是摆错了心态,错将君当成夫,才没得个好下场。现在摆正了来拜山头的心态,应对起来,自然是极为上道,景娴这会儿过来就是来谢恩的。说着便起身一拜,若不是多亏娘娘照拂,景娴哪能好得如此之快?这些日子,累得娘娘费心了。
奴才和景娴都是自称,但内里却有着天壤地别奴才,那是皇家的奴才,是皇上的奴才,是爱新觉罗的奴才,不独独是她皇后的;而景娴,便是乌拉那拉景娴,是与皇后一样的乌拉那拉家族。
孰亲孰疏,有耳朵的都听得明白,更别说比起上一世临了被弃被废被软禁的景娴,显然更懂得为后之道的雍正皇后,轻嗔一声,你这孩子就是心思重,你既是我侄女儿,遭了事儿,我还能袖手旁观,任由你去?
景娴深知上位者的驭下之道,要让其看到自己的可取之处,却也不能事事表现得太过聪明,让人觉得不好拿捏,而比起这些为重要的,那就是要知恩,您觉着在情理之中,景娴却不能当是理所当然
皇后听得心里熨帖,她今日能成为一国之母,多得家族缘由。
世家大族往往是花心思培养孩子,投之以木瓜,等到孩子出息了,自然会报之以琼玖。她命定无子,注定是出不了有乌拉那拉血脉的皇帝,自然就跟着将目光投注于下一任储君,若是个争气的,自己扶她一扶,家族能继续兴旺下去,她也算是无愧于家族。
心思念转之间,皇后便已经做下了决定,你呀,
第(1/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