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第(4/5)节
袋上轻轻拍了一下,温言道:“当值时不可走神。”
“知道了。”柳桑宁赶紧应下。
王砚辞在桌案前坐下,他看了眼在他桌案上码放整齐的公文,随手拿起几份看了眼。果不其然,柳桑宁一如往常替他分门别类码放。
王砚辞忍不住在心里暗暗赞道:柳桑宁的确是个好笔撰。
柳桑宁则是看着批阅公文的王砚辞,一时间又差点走了神。她晃了晃脑袋,余光却又无意中看到了挂在墙上的空白画轴。
她想起了今日擦拭时看到的名字——王孟然。
柳桑宁当时不过是愣了一会儿便猜到这大约是一幅掺和了某种特殊墨汁作画的画轴,这种墨汁遇水才会显现出来。而这幅画……或者是这幅字的落笔者是一位名为王孟然的人。
柳桑宁从未听说过有哪位大家叫这个名字。而且也姓王……莫不是王砚辞的别名?
第83章 新济国圣子
柳桑宁虽然心里头这么想着,可却还是没敢问出口。事实上,她在看到过「王孟然」的印章后,便赶紧手对着那画轴扇风,让它好干得快一些。
她隐隐猜到这幅画是被故意隐藏起来的画作,觉得此画对王砚辞十分重要,但他应当是不想被人知晓的。或许,这幅画对他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当时意识到这一点后,她便立即停止了自己的好奇,没有想着去看这幅画的全貌,而是只想让它快点干掉。
所幸,她只是用拧干的帕子轻轻擦过,表面干得极快,瞧着不留丁点痕迹。
柳桑宁张了张嘴,还是将想要询问「王孟然」是谁的心压了下去。
之后三四日间,其他在路上的番邦使臣也几乎都陆续抵达了长安,住进了鸿胪寺安排的驿站。因着是史上最多的一次番邦使臣人数,已经远远超出了鸿胪寺自身驿站能接待的人数。于是鸿胪寺便紧急从番坊赁下几家客栈,临时充当了鸿胪寺的驿站,将一部分番邦国使臣都安排去了番坊。
这样一来,前来大雍的番邦使臣们便能分开些,也更便于管理。
整个长安城都变得更为热闹起来。
为了让番邦使者们感受到长安城的繁华与对他们的欢迎,皇帝甚至下令,允许番坊内解除宵禁,东市与西市闭市时间更是往后推迟了两个时辰,这让不少的小摊小贩都开始做起了夜摊生意。
柳桑宁走在路上,越发真切的感受到番邦使臣们入长安给长安商贾与百姓们带来的变化,也感受到了百姓们的兴奋与高兴。
商贾们自是不必说,这些使臣们一来,许多都是身上带足了花销的。眼下皇帝还没有正式召见,他们多的是时间可以在长安城内吃喝玩乐,自是四处转悠与享受。想要享受,必定是要花钱的。
更何况,番邦使臣们入长安不仅是他们自个儿来了,还吸引了不少其他番民也跟着前往长安,这使得长安的番民人数急剧增加。
原本只在番坊才会见着不少番民,而如今走在不少街道上也能见到零散的番民。偶尔柳桑宁回柳府看望母亲,走在路上都能瞧见不少铺子里、小摊上有番邦人的影子。在街道两旁郁郁葱葱的槐树之后,便总能看见这样的人影攒动。
柳桑宁活了二十年,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更是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他们大雍的国富力强。否则又如何叫这些番邦国俯首称臣?
此刻,她正走在前往静安寺的路上。
因着新济国的五皇子金浮生不愿住驿站,自行去了静安寺礼佛,还不允许身边的随从跟着,新济国的使臣便一直缠着王砚辞,非让鸿胪寺这边遣人日日去静安寺确认金浮生的平安。
一开始,王
第(4/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