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行医 第56节
第(4/4)节
口干欲饮,欲饮温水,无口苦,无鼻塞流鼻涕,大便正常,能入睡,舌红苔黄,胖大水滑舌,右脉沉细,弦细,左脉沉细。
辩证病症为:厥阴病
病性:上热下寒,脾阳虚,津液不能上承。
如何治法,开以什么药方?”管大夫紧接着提问。
“应当温阳化饮,温化水湿,清上热,健运中焦,健脾胃。
可以开以蒸附片、干姜、炙甘草、茯苓、生白术、肉桂、生龙牡、乌梅、党参、黄连、黄芩、石膏……。
执2剂,日1剂,水煎温服。
口干,渴欲饮水不解,烦躁,咽喉疼痛,咽干难受为上焦热证。胖大水滑舌,右脉沉细为下焦虚寒。故辩为厥阴病。患者舌苔白滑,舌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示有水饮且脾阳虚。水饮上逆,阻滞气机,致气机不通郁而化热,阳虚气化无力,不能蒸化津液上承,而出现舌尖红,口干,渴欲饮水不解,烦躁,咽喉干燥难忍、疼痛。
方中加石膏、黄连、黄芩可清里热,加入乌梅可加强温化水饮作用。”
第(4/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