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目混珠 第1节
第(2/4)节
分、治家无方,二哥调了个当差多年的管事进府帮他料理家事,硬生生地把规矩给立了起来,有管事盯着,现在孟渔已经颇有殿下的威严,但无人之时,乡野小子的作风还是会时不时地冒头。
小丫鬟记起管事的教导,“奴婢不敢。”
“我不告诉赵伯。”
孟渔这样说,小丫鬟咕噜地咽了口口水,正想接过,神出鬼没的赵管家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瘩冒出来,把主仆两人都吓了一跳,小丫鬟生怕被责骂,一溜烟就跑走了。
孟渔努努嘴,塞了满腮的酥山,赵管家已经来到他跟前,说:“九殿下,傅大人已启程回京。”
孟渔冰乳还没咽下去就站了起来,惊喜地张了张眼,含糊地问:“不是说月末才回来吗?”
赵管家所说的傅大人是现任正五品吏部郎中、上一届科考的三甲探花郎傅至景,两个月前被委任为按察使,和户部侍郎西下追查各地财政亏空。
这是个难啃的苦差事,一来路途遥远,天气炎热,二来各地官员素来官官相护,通常钦差大臣刚到这个县,下个县就收到风转移家产,三来也怕官员向百姓搜刮待缴的税银,加重百姓的负担。
傅至景和户部侍郎想了个法子,从翰林院里择选了一批七品的编修一同带着上路,每到一个地方,若交不上亏空的官员一律革除官职,逮捕下狱,由编修顶替其官位——编修们为了前程,尽心尽力地收纳地方官的罪证,这就避免了地方官收刮民脂民膏,而地方官为了保住官位,只能想方设法地补上税银,连自个儿都快保不住了,也就没心思跟其他官员通风报信。
此番西下,虽多有阻碍,但效果显著,共收回白银七十万两,抓了四个罄竹难书的贪官。
这些事情孟渔都是从二哥口中听闻,不禁拍手称快,他没想到傅至景不仅事情办得漂亮,居然还提前近十日回京。
傅至景仅用两年时间就从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升为正五品的吏部郎中,对一个无权无势的进士而言速度可谓飞快。
孟渔记得,前年傅至景升为六品吏部员外郎时,因他才学出众,又是天子门生,仕途一片明朗,不少官员有意结交,暗中给他送礼贺他升迁之喜,傅至景照单全收,收礼第三天都察院都御史上奏弹劾其愧对天恩私下受贿。
彼时正值西南大旱颗粒无收,傅至景转手将全部礼品换作银钱用于赈灾,在朝堂上言明是各位大人托他行事,这自然只是说辞,但他未将任何人供出来,一个官员都没得罪,反倒落得个好名声。
就算如此也到底是实打实的收了礼,衡帝小惩大诫,罚了他两个月俸禄,结果次月就将傅至景升为从五品官,转年升为正五品郎中。
素来清廉严苛的吏部尚书评价其“方正却不迂腐,圆滑而不谄媚”,连被调侃一把年纪学不会开窍的孤臣都如此赏识他,朝野里其余臣子自也对他的为人处世褒奖有加。
傅至景作为朝中新贵,名声大振,孟渔则与之相反。
衡朝的皇子各司其职,孟渔白得了个德惠郡王的头衔,被衡帝指派到礼部做些闲职,平日无所事事,只需偶尔到礼部点个人头,众人知他与傅至景交好,常明里暗里拿他二人做对比,都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怎会如此天差地别?
这些话孟渔自小就听得耳朵起茧,早见怪不怪了。
如今傅至景又圆满地办成一件大事,若不出所料定升官有望。
孟渔真心为其高兴,转眼就等来了傅至景回京这日。
傅至景俸禄有限,工部拨给他的住宅简陋但清幽,与德惠王府隔了五条街,驱车慢行要走上半个多时辰。
孟渔到傅宅时,
第(2/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