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1演义(01-04)
第(3/18)节
凡不是赶集的人,还有街道两边的住户,都会在各自那临街的院子里,杖子上晾晒一些布物;衣衫、裤子、裙子、被褥等。山风吹过,但见通条街面上空“万国旗”纷纷扬扬、红红绿绿、五花八门。再加上悬挂在各家房檐下的串串红红辣椒、束束金黄色的苞米种子、个个白里泛青的葫芦瓜,形成了两条颜色富丽的夹街彩带。人在路边走,鸡鹅在路边叫,猫狗在院道内窜梭,别有一番风情,另成一番景象。
清河镇街面虽小,居民不多,可是到了赶集的日子,就成了人山人海的集市。
大集的主要场地并不是在这条主干街道上,而在街北后道临河那块二、三十亩见方的土坪院内。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赶大集日子,一直延续至今。每逢3、6、9日即开集。三省十八县的商户、各民族的商家、猎户、药师、铁、木匠、畜牧贩子等,都早早的齐聚到这里云集贸易。猪行牛市、蔬菜果品、香菇木耳、农副产品、海鲜山珍、日用百货、饮食小摊——满集满街人流似河流,嗡嗡嘤嘤、万头攒动。若是站在后山坡上看下去,晴天是一片头巾、花帕、草帽,雨天是一片斗笠、蓑衣、纸伞。人们不像是在地上行走,倒像汇流浮游在一座湖泊上。
清河镇政府,座落在正街东北面的一处高坡上。两趟青色的砖瓦房,一前一后建在大院靠北一侧。每一趟房子足有十几间民房样的大小,这些老房子都是日伪时期的区公所、警察署、保安队的公用房。被辽东军区收复后,临时革命政权和农会组织就在这里办公,直到如今依然物是人非。
清河镇委书记杨义广、副书记、镇长潘永年、女副镇长转业军人李玉芳、x政办秘书高小波,与上午九时半在政府大院门口处,准时迎到了肖文礼区长一行四人。昨天,高秘书便接到了区政府办的电话通知,被告知说;肖区长一行四人次日早八点,从区里出发,步行到清河镇安排部署重点工作,镇里主要领导要参加会议,暂不要外出。镇里的领导深知,肖区长这次一行来了四位干部,区政府总共才七个干部,这足以说明有重要任务部署。从区政府到清河镇有四十八华里的路程,肖区长一行四人,步行了三个半小时。他们翻了三座高山、趟过了两道河,每人背了一个挎包,装有牙具、一瓶白开水。当时是解放初期,条件十分艰苦,县里才配备十几匹骡马作为交通工具,区、乡、镇一级的没有这个待遇,只能靠步行。
在清河镇会议室,x委扩大会议开的既严肃又民主。肖区长传达了上级关于试办农业初级合作社的文件,和下一步开展农村整顿x员思想工作的具体安排。
大家围绕这两个议题积极发言;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及办法。分别成立了两个工作领导小组;整x工作由镇委书记任组长主抓此项工作;试办农业初级合作社一项,由镇长挂帅、副镇长李玉芳出征主抓、区政府工作队具体指导。
以肖区长为组长的工作队,住在镇政府招待所。次日,在李副镇长陪同下便开展了工作。清河镇下属十二个村、十九个自然屯。人口一万三千多人、人均四分田地。下属的太平河村距离镇政府八里地左右,地势平坦、幅员辽阔,交通相对方便,属于半山区。现有人口一千零三十六人,人均农田九分七厘三,水旱田均半,水资源丰富。区委、区政府把该村作为试点,是充分考虑到,这个村子的基层班子坚强有力、群众威信高;二是自然条件好,在全区五十九个村屯评估中,属上等偏中水平,有一定说服力。三是群众基础好,全村有十三名中xx员,二十八名团员;这个村曾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是杨靖宇部队的兵工厂所在地。
解放战争期间,被县里评为支前模范村、抗美援朝期间被评为“捐献粮、款先进村”等称
第(3/1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