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好人】(2)
第(3/5)节
家平安,之后仍不免战战兢兢,夜夜难眠,惟恐见诛。何苦来去呢?
所以,一说到革命,我就感到恐怖,就立马联想到历史上那些惨绝人寰、毫无人性的暴力、战乱。革命太极端了,太暴力了,太血淋淋了,太惨绝人寰了……还是温和些好,不要别人一不同意你的观点,不拥护你的主义,就要革人家的命,这样不好,要让大家说话,让人家自由选择嘛!
看古今中外,靠革人家命换来的政权大都得被人革了自己的命。运气要是好点,遇上还讲点理的、慈悲为怀点的,虽权威尽失,身败名裂,倒也还能保得个身家性命,最后还得暗自庆幸:幸亏这家伙不是个革命者!(且饮且歌语)这可怜的一家人呀,自从一如走后,家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一如生前辛辛苦苦经营一辈子用金钱、东西交换得来的人脉,人情关系,随着她的遗憾归西,所有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全都烟消云散。
一如本以为,她也是这样想的:以为通过自己这样长年累月以来的捆绑“利益”得来的人情,兼且又是亲戚(她娘家)关系会比较坚固,可以更能发挥更大的好处,又可以给她那无用的儿子铺好以后的路子。
但子张可不这么认为,自懂事以来的他便看透这些人情冷暖,尤其是亲戚的人情债更不可靠。一旦你没有了利用价值或人已不在了,所谓的牢不可破的“人情”犹如小孩子放的气球,一戳就破。
每逢村里的“年例”叙旧,一如为人好面子,爱摆场面,喜欢逢人就谈及自己娘家的亲戚多么多么的好。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大家谈天论地,好不融洽。结果一顿饭下来,大家吃完——拍拍屁股走人。每次都是子张这边的姑姑们,帮忙收拾残羹剩饭,打理那些收尾。
所以小小年纪的他似乎早已看透这些亲戚:做作、虚伪。以为这些假象的背后还不是因为“利益”两个字。一如的离开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理论找到现实的依据,确信自己一直这样想的准没错。
一如生前也曾规劝他,苦口婆心教导他:“要不是她还在,谁也不愿到这个家来”。当时子张嗤之以鼻,不以为然,“不来就不来呗,谁t稀罕。”
那时的子张断不能领悟一如背后的那番话的意思。她自以为,也一厢情愿地认为上一辈人的人脉关系可以像财产,房产那样可以直接过继给继承人——完好无损。又或者,想当然以为可以单纯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可以在弥留之际可以一下子把毕生所学的功夫传给那些毫无功夫底子的书生。
当然一如不是笨人,她也深知个中道理,她只是努力相信人性是向善的,并不是所有都趋利避害,是讲究人情的。
可是她的儿子子张却认为所谓的“人情”等同于知识不能从学者、大学问家手里凭空白端地拿走,需要自己去积累,或者一如认为的荫芨子孙。
这也不是说一如不明这个道理,可但凡人老了,为人父母者都会为自己的儿女着想,也为他们铺好以后的路子。只可惜,这世道已经不是毛爷爷的时代了,坚守这种观念注定被所处时代而抛弃——“有钱就有理,有钱就是爷。”还管它什么狗屁。
人走茶凉,已是每个时代无奈的现实选择。正如《声之形》里所强调的,“欺凌是这个社会的气氛营造的,可能是学生,老师,或者社会,但无一不是由团体所营造的那种压得人透不过气,无声无形,却无处不在,亦无处可逃的氛围所造成。
一如的身后事,几乎遭到她娘家人集体谴责子张一家火葬一如的一事。一如娘家人老是喜欢以己度人:以前一如的母亲走了,一如娘家人就是花了好几万块偷偷买出去土葬,给点钱打通关系。
实话说,谁不想那样呢,
第(3/5)节